道家最重要的經典是《道德經》,比較重要的還有《莊子》、《管子》、《黃帝內經》、《鶚冠子》、《列子》、《抱朴子內篇》、《文子》等。道家與道教是不同的,但又相互關聯。下面僅從《道德經》為主介紹些道家的主要思想:
道家最主要的學說首先是對道和德的認識,《道德經》中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一切的開始與萬事萬物的生化者。而“德”,是從“道”中分化出來的,而萬物化生都必須有“德”,因為“道”是總體,“德”是個體,德是指萬物所含有的特性而言,“道”和“德”,有著共性與特性的關係。所以說道為德之體,德為道之用,《道德經》中半部說道,半部說德。
而後老子提出“自然”的觀念來解釋“道”和“德”。《道德經》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認為道生萬物以及天、地、人的活動過程都應以“自然無為”為法,並非“道”之上還有一“自然”實體的存在。
老、莊、列各家著作中都經常說的“清靜”、“無為”、“柔弱”、“不爭”、“抱一”、“寡慾”、“自然”、“玄妙”等作為處世與修養之方法,也都是從“道”、“德”這基本原則中而發揮出來的。
無為,是“老子”哲學的重要概念之一,認為天道自然無為,人的行事也應效法天道,不要妄自作為,講求清靜寡欲,與世無爭,慎行遠禍。老子主張:“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柔弱” 老子說:“弱者道之用”,認為“柔弱”就是“道”的作用。“柔弱勝剛強,守柔曰強”。
不爭,是對待社會人生的基本態度。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道德經》雲:“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抱一”是道家乃至道教中基本的修養功夫,簡單地說,就是在靜坐的時候要做到“神氣混然”的境地,所以說“一”就是“混然一氣”的意思。《道德經》雲:“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又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為天上貞。
道家最重要的經典是《道德經》,比較重要的還有《莊子》、《管子》、《黃帝內經》、《鶚冠子》、《列子》、《抱朴子內篇》、《文子》等。道家與道教是不同的,但又相互關聯。下面僅從《道德經》為主介紹些道家的主要思想:
道家最主要的學說首先是對道和德的認識,《道德經》中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一切的開始與萬事萬物的生化者。而“德”,是從“道”中分化出來的,而萬物化生都必須有“德”,因為“道”是總體,“德”是個體,德是指萬物所含有的特性而言,“道”和“德”,有著共性與特性的關係。所以說道為德之體,德為道之用,《道德經》中半部說道,半部說德。
而後老子提出“自然”的觀念來解釋“道”和“德”。《道德經》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認為道生萬物以及天、地、人的活動過程都應以“自然無為”為法,並非“道”之上還有一“自然”實體的存在。
老、莊、列各家著作中都經常說的“清靜”、“無為”、“柔弱”、“不爭”、“抱一”、“寡慾”、“自然”、“玄妙”等作為處世與修養之方法,也都是從“道”、“德”這基本原則中而發揮出來的。
無為,是“老子”哲學的重要概念之一,認為天道自然無為,人的行事也應效法天道,不要妄自作為,講求清靜寡欲,與世無爭,慎行遠禍。老子主張:“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柔弱” 老子說:“弱者道之用”,認為“柔弱”就是“道”的作用。“柔弱勝剛強,守柔曰強”。
不爭,是對待社會人生的基本態度。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道德經》雲:“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抱一”是道家乃至道教中基本的修養功夫,簡單地說,就是在靜坐的時候要做到“神氣混然”的境地,所以說“一”就是“混然一氣”的意思。《道德經》雲:“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又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為天上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