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又稱洩瀉,俗稱“拉肚子”,是臨床常見的症狀,患者排便次數增多,且糞質稀薄或帶膿血樣,臨床可分為急性暴瀉和慢性久洩。急性胃腸炎、消化不良、腸結核、寄生蟲症、結腸炎、胃腸功能紊亂等均可引起。自我按摩對慢性結腸炎、消化不良、胃腸功能紊亂均有明顯治療作用,對急性腹瀉也有緩解症狀的功效。自我按摩穴位和手足反射區:中脘:臍上4寸,腹中線上。天樞:臍旁2寸。足三里:膝下3寸,脛骨前嵴旁開1橫指處取穴。足部腹腔神經叢反射區:在雙腳掌中心、胃反射區附近。手部胃腸反射區:位於雙手掌手心正中部下方,寬度與無名指等寬,可從無名指指根處劃兩條垂直下行線,大小魚際交界處的上緣。手部下痢反射區:位於雙手手背無名指根部的下方,掌骨的中點處。自我按摩方法:1.雙手掌互相摩擦至熱,以一手手掌在小腹部做環形摩動30~50次,上述動作重複2遍,以熱感深入腹內為佳。2.-手手掌大魚際處著力按揉胃脘部100~200次。3.雙手拇指和其餘四指對稱用力,提捏腹部面板1~2分鐘,以腹內有熱感為度。4.中指指腹按揉中脘、天樞穴,每穴100~200次。5.拇指指腹按揉足三里穴100~200次。6.雙手掌置於腰兩側,上下摩擦腰部30~50次,以熱為度。7.雙手搓揉足部腹腔神經叢反射區100~200次。8.雙手互相搓揉手部胃腸反射區,下痢反射區,每區100~200次。每日自我按摩2~3次,平日應注意飲食衛生,勿食生冷,切勿受溼著涼,保持心情舒暢,腹瀉日久,有脫水現象者,應適當補液。
腹瀉又稱洩瀉,俗稱“拉肚子”,是臨床常見的症狀,患者排便次數增多,且糞質稀薄或帶膿血樣,臨床可分為急性暴瀉和慢性久洩。急性胃腸炎、消化不良、腸結核、寄生蟲症、結腸炎、胃腸功能紊亂等均可引起。自我按摩對慢性結腸炎、消化不良、胃腸功能紊亂均有明顯治療作用,對急性腹瀉也有緩解症狀的功效。自我按摩穴位和手足反射區:中脘:臍上4寸,腹中線上。天樞:臍旁2寸。足三里:膝下3寸,脛骨前嵴旁開1橫指處取穴。足部腹腔神經叢反射區:在雙腳掌中心、胃反射區附近。手部胃腸反射區:位於雙手掌手心正中部下方,寬度與無名指等寬,可從無名指指根處劃兩條垂直下行線,大小魚際交界處的上緣。手部下痢反射區:位於雙手手背無名指根部的下方,掌骨的中點處。自我按摩方法:1.雙手掌互相摩擦至熱,以一手手掌在小腹部做環形摩動30~50次,上述動作重複2遍,以熱感深入腹內為佳。2.-手手掌大魚際處著力按揉胃脘部100~200次。3.雙手拇指和其餘四指對稱用力,提捏腹部面板1~2分鐘,以腹內有熱感為度。4.中指指腹按揉中脘、天樞穴,每穴100~200次。5.拇指指腹按揉足三里穴100~200次。6.雙手掌置於腰兩側,上下摩擦腰部30~50次,以熱為度。7.雙手搓揉足部腹腔神經叢反射區100~200次。8.雙手互相搓揉手部胃腸反射區,下痢反射區,每區100~200次。每日自我按摩2~3次,平日應注意飲食衛生,勿食生冷,切勿受溼著涼,保持心情舒暢,腹瀉日久,有脫水現象者,應適當補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