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獨飲一江秋

    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宋的經濟發達,但是整個國家和政府表現的比較軟弱,可以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長此以往就得了軟骨病。強硬派得不到重用,加上宋朝也沒什麼雄才偉略的領導人,開國趙匡胤還算可以,可惜陽壽不長,50多就死了,之後就沒有什麼頭腦的領導人,一代又一代比著敗家,於是產生一隊又一隊的奸臣…最後就是這樣的結果。

  • 2 # 傅斯鴻

    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這樣來理解,為什麼從來都是野蠻征服文明之後,文明才能征服野蠻。這裡面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戰爭意願。想不想打仗和願不願意打仗,這是戰爭的一個決定性因素。打仗靠什麼?一曰士氣,二曰臨陣指揮,三曰後勤保障,四曰武器裝備。你條件再好,士兵們不願意打仗,這仗能打得贏嗎?

    南宋面對金國就是這樣的情況。所謂“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的人民過著這樣的歌舞昇平的生活,誰還願意去打仗呢?

    再有就是越窮才越想打仗,因為只有打仗才能讓他們有可能獲得暴富的機會。但富人你讓他們去打仗,他會計算這個成本的問題。南宋也是一樣,我給金國的歲幣只是我兩三個縣一年的收入而已,如果要跟金華人打仗,那個損失則要比這點歲幣多得多。

    隨著唐朝安史之亂後,中國的經濟中心南移。南方人的生活就過得比北方人富足。在這種情況下,南北方的地域差異也在愈漸體現。當建炎南渡之後,這種情況就更加明顯。甚至有南方的大臣提出來,北方已經被金人打爛了,這個時候如果把北方收復了,那我們還要花錢去建設北方,不如把它給金人算了。

    所以我們看到在整個南宋的除了岳飛,韓侂冑,辛棄疾,陸游等人外,幾乎沒有幾個人會喊著去北伐的,原因就在於南方人根本沒有想收復北方的意願。所以陳亮寫詞說“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就讓金華人去自生自滅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3,14歲的女孩適合用什麼洗面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