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起來朗朗上口

    位置】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上7寸,於脛內側面的後中1/3交點處。

    【穴位解剖】穴下為面板、皮下組織、小腿三頭肌(比目魚肌)。面板由隱神經分佈。隱神經是股神經中最長的皮神經,由股部穿股膕管,在膝關節的內側,縫匠肌與股薄肌之間,穿小腿深筋膜,伴大隱靜脈下至小腿內側,沿脛骨內側緣下降,至小腿下三分之一處分為二支佈於小腿內側和足背內側的面板。

    【特徵】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陰溼水氣。

    【藏象】大部分冷降歸地,小部分吸熱後循肝經上傳膝關穴。

    降濁升清。

    【功效】舒肝理氣,調經止血。

    【刺灸】平刺0.5-0.8寸,區域性酸脹,可放散至膝部。艾炷灸3-5壯,灸條灸5-10分鐘。

    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臥位,先在內踝尖上7寸的脛骨內側面作一水平線,當脛骨內側面的上中1/3交點處取穴。

    穴位釋義

    【穴義】肝經水氣在此雲集天之下部。

    【名解】中都。中,與外相對,指穴之內部。都,都市之意。中都名意指肝經的水氣在此雲集天之下部。本穴物質為蠡溝穴傳來的水溼之氣,至本穴後水溼之氣聚集而成一個水溼氣場,所處為天之下部,本穴如同肝經氣血的集散之地,故名中都。

    功能主治

    生殖系統疾病:崩漏,疝氣,產後惡露不盡,盆腔炎陰暴痛。

    消化系統疾病:腹脹腹痛,痢疾洩瀉,腸炎。

    其他疾病;急性肝炎,膝關節炎症,下肢麻痺疼痛,足軟無力,喉炎。

    穴位配伍

    配血海穴、三陰交穴治月經過多和崩漏、產後惡露不絕;

    配合谷穴、次髎穴、三陰交穴治痛經;配脾俞穴、陰陵泉穴治白帶症;

    配足三里穴、梁丘穴治肝木乘土之腹脹、洩瀉;

    配太沖穴治疝氣;

    配三陰交穴、陰陵泉穴、膝陽關穴、膝關穴、伏兔穴、箕門穴治下肢痿痺癱痛。

    臨床運用

    常用於治療急性肝炎,崩漏,下肢麻痺疼痛,膝關節炎,喉頭炎等。為針麻常用穴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吃晚飯死得早,餓治百病誰知曉,晚飯不食真的對身體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