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獅

    史載“虎賁”源自西漢,最初身份為禁衛軍,因其威嚴而被稱為“虎賁軍”,其中以虎賁中郎為首領,主要負責保護君王安危,兼任儀仗隊等職。

    《周禮》曰:“有虎賁氏,掌領虎士八百人,軍旅會同,君宿於外,則守王閒。”

    西漢之後,秦至東漢初,仍沿用“虎賁”一詞,只不過此時的虎賁身份不再是禁衛軍,也不再擔任依仗工作,而是精銳武士集團。其中“賁”一度為“奔”,泛指奔走的猛虎。

    相傳王莽篡漢之時,曾培養一支精英部隊專門為自己服務,以戰國時期的衛國勇士孟賁為名,將“奔”重改為“賁”,自此後,便一直沿用“虎賁”二字。

    時至漢武帝時,虎賁有所改變,由步兵部隊改為戰車部隊,其中不再有虎賁中郎將之職務,而設虎賁校尉作為統領。此後,虎賁部隊除了擔任作戰任務之外,再次擔任儀仗隊工作。虎賁中有官職者皆為虎賁郎,有功勳者也可封為虎賁郎,這個職務父死子繼,也屬於一種家族榮譽。

    一直到了唐朝之時,虎賁郎才被徹底廢除,而後虎賁一詞也不再專用於某支部隊,一些作戰英勇的部隊,偶爾會被比喻為“虎賁”,而非正規虎賁軍。

    至元朝時,曾一度設定虎賁親軍,官長為正三品,享萬戶待遇,其中人馬專受皇帝管轄,不需聽命於別人。這隻部隊相當於蒙古汗國初建時的“怯薛”,但不參與作戰,而只負責皇帝的安危。

    時至明朝之時,虎賁軍仍然存在,但隨之被東廠和錦衣衛取代弱化,虎賁軍變得有名無實。

    而後的數百年間,虎賁只是作為一個稱號使用,將一些作戰勇敢的部隊榮稱為虎賁師、虎賁營等。

    抗戰爆發後,也曾出現過幾支虎賁軍,其中名聲最亮的就是第七十四軍,該軍第57師在1945年常德會戰中以8000人馬力阻日軍3萬人馬,經過十多個晝夜死守,最終第57師僅生還100多人。日軍也因遭受重創而撤軍。

    後來第七十四軍交於張靈甫將軍之手,改編為第七十四師,再往後我就不提了,自己去查資料吧。這支部隊幾經波折,最終沒有解散,而是跟著蔣到了對岸,放上兩張照片自己看吧。寫多了估計噴子該不高興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奔騰B30採用哪款發動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