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kftr22935
-
2 # pzyyo24296
如來辭別了,回到靈山大雷音寶剎,不覺已過千年。一日如來觀天下,見東土貪淫樂禍,便讓南海在東土尋一個善信到如來處求取真經,以勸人向善。如來一番吩咐並賜了袈裟、錫杖、金緊禁三個緊箍兒。菩薩領命與徒弟惠徑去,途中收了被貶下界的、 為徒、齊天大聖為徒,分別取名、,並囑咐他們各自等待取經人。菩薩與徒弟徑奔東土,不多時便來到長安城。
西遊記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孫悟空大鬧天宮五百年後,如來欲尋一信徒取經,以使佛法永傳東土。觀音率木叉,帶著袈裟、錫杖和金、緊、禁三個箍,駕雲前往。菩薩領命與徒弟惠徑去,途中收了被貶下界的捲簾大將、 天蓬元帥為徒、齊天大聖為徒,分別取名沙悟淨、豬悟能,孫悟空並囑咐他們各自等待取經人。菩薩與徒弟徑奔東土,不多時便來到長安城。《西遊記》創作背景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遊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讚譽。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中國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偉大的文學鉅著。 《西遊記》的作者明代人吳承恩(有爭議)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歷經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慶、神宗萬曆五個時期。明朝中後期的社會情況和開國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正不斷激化,並且日趨尖銳 ;思想文化上啟蒙思想興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漲,市民文學日益蓬勃發展,小說和戲曲創作進入到一個全面繁榮興盛的時期,經濟上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