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映伊柳

    最近在閱讀一本書 成甲的《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對學習這件事有了一個更深刻的瞭解,並且也在努力改正自己學習過程中做得不恰當的地方。

    1、關於努力學習的目的和效率。書中提到三個目的:解釋問題、解決問題、預測問題。

    判斷學習是否有效的標準:學習之後,你的行為或認知是否發生了改變。

    比如,你今天看了很多文章,你覺得很有道理,很有收穫。看過之後,你依然按照之前的行為模式做事或者說你沒有根據文章的內容採取任何實質性的行動,你的這次學習是無效的。

    談到這裡,要談一下資訊和知識的區別。比如大家有問題經常會上知乎尋找答案,知乎上的答案你看之前對你而言,它只是作為資料存在,你看了之後,就獲取了資訊,只有你根據看到的答案去行動了,才能稱學到了知識。只有知行合一的才能稱是知識。

    2、關於學習方法。讀書,是最基本而又重要的方式。為什麼有人閱讀了很多書卻感覺沒有多大用。很可能陷入了‘’低水平勤奮陷阱‘’。這可能跟讀書方法有關。

    作者成甲之前採用的方法是閱讀+摘抄/劃線,相信很多人都採取了這種方法,有的甚至只是閱讀,連摘抄都沒有。作者發現採取這種閱讀方法能記住的東西很少,效率低,更不用說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了。相信很多人都有這個體檢。

    為什麼這種方法效率低,讓人不容易記憶書中的內容呢?

    書中提到的原因是因為這種閱讀方法把一本書拆分成一個個孤立的知識點,而理解和記憶一個個孤立的資訊,是我們的大腦不擅長的行為。所以,這種方法需要改進。

    後來,作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僅是摘記,還記錄讀書筆記,描寫讀書後受到的啟發。

    透過閱讀,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把知識內化成思想,進而用到行動中才是最重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報男子報考中華女子學院,其母說為了找物件,這種觀念在當今社會是否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