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993637898730

    1、主鋼纜與橋兩岸地下的錨碇相連,並將主鋼纜中的接力傳遞給巨大的地基基礎; 2、跨徑可以很大,尤其是最難建橋的地方(河道寬,水深,橋墩施工難度大);3、其可使梁體內彎矩減小,降低建築高度,減輕了結構重量,自重輕,節省材料;4、弧形主纜呈優美曲線,與挺拔的塔和剛勁的橋形成了直與曲、剛與柔的對比.三是在橋的兩岸各有一個體積巨大的錨碇塊用來固定接到岸邊的主纜。5、利用鋼索吊起橋面來承重,通常在跨度較大時用這種設計,完全靠拉索橋墩支撐。(1)鋼索橋,又稱拉索橋,是利用鋼索吊起橋面來承重,通常在跨度較大時用這種設計,完全靠拉索橋墩支撐。鋼索橋主要由橋塔(包括基礎)、主纜(也稱大纜)、加勁梁、錨碇(分重力式和隧道式)、吊索(也稱吊杆)、鞍座(主鞍座和散索鞍座)及橋面結構等組成。(2)索橋歷史沿革:始見於秦漢,如秦李冰曾在四川益州(今成都)城西南建成的一座笮橋,又名"夷裡橋",便是座竹索橋。現存著名的有建於明清時的瀘定鐵索橋、灌縣竹索橋等。過索橋感覺非常驚險,正如古人形容過索橋的那樣:“人懸半空,度彼決壑,頃刻不戒,隕無底谷。”國外不少橋樑專家認為索橋首創於中國,指出“中國大約在3000年以前已開始建造吊橋”。十四、五世紀藏族的湯東傑布(1385~1464年,或名甲桑珠古,意即“鐵橋活佛”)就是當時在雅魯藏布江以及西藏其他江河上修建鐵索橋的工程技術專家。據說他曾畫了一座跨度為138米的雅魯藏布江鐵索橋簡圖,並於1420年左右建成,是中國古代跨度最大的鐵吊橋。橋兩端有塔,寬度僅容走人。目前已查證的最早索橋是四川益州(今成都)的笮橋,它建於秦李冰任蜀守時(公元前251年),距今二千二百餘年,跨城南面的檢江,又名夷星橋,是當時按北斗七星形狀建成的七座橋中的一座。西漢王褒在《益州記》中記載,笮橋在司馬相如宅院南一百步,建造時用三個大鐵椎來系橋柱緊竹索(現今鐵椎僅有二個)。《晉書·桓溫傳》記載,永和三年(347年)桓溫伐蜀進攻成都時,曾與李勢戰於笮橋,可見,時隔近六百年後,笮橋仍在。相傳諸葛亮曾在這裡為出師東吳的費禕餞行。解放初期在考察司馬相如的撫琴臺時,曾在今天南門大橋西面的錦江河上,發掘出古代橋基下的大鐵椎,證實該處是笮橋的故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晚上老是睡不好,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