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6764190657

    1.運用被感知的強度律

    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刺激物必須達到一定的強度,才能被我們清晰地感知.因此,教師在講課時,聲音要洪亮,語速要適中,板書要清晰,要讓全班同學聽得懂、看得見.教師在製作、使用直觀教具時,也要考慮到直觀教具的大小、顏色、聲音等是否能被全班學生清楚地感知.

    2.運用物件與背景差別的感知覺規律

    當知覺的物件與背景在顏色、形態、聲音等方面有較大差別時,知覺的物件容易被感知.如講課時,對於重要的知識,可以反覆幾次,可以提高音量;板書時,重要的部分可以用大一些的字,可以在那些字下面加點、畫線,可以用彩色粉筆;不要在黑板前演示深色教具;使用掛圖時,可以將其中不需要學生看的部分遮住;製作教具時,要注意把知覺物件從背景上突出出來等.

    3.運用靜止背景上的活動性物件易被感知的規律

    我們知道,在靜止的背景上,活動的物件容易被感知,也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因此,教學中使用活動性教具,演示實驗,放幻燈片、教學電影或錄影等,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4.運用知覺的組合規律

    在時間上彼此接近、在空間上彼此接近或相似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覺為一個整體.因此,教師在繪製掛圖時,不要在需要學生感知的物件周圍畫上與之類似的線條或圖形,在不同的物件之間留空或用色彩區分;板書時,章與章、節與節等不同內容之間要留空;講課時,語言流暢,針對不同內容,採用不同的語速,對不同的內容加以分析、綜合,使學生了解其中的邏輯關係.

    5.讓學生交替使用多種感官感知物件

    如果學生能使用多種感官去感知同一個知覺物件,那麼,從不同感官獲得的資訊將傳遞到大腦,從而獲得對事物的全面的認識.中國古代的許多學者曾提出學習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和心到,其目的就是透過多種感知渠道來鞏固知識.有研究表明,在接受知識方面,看到的比聽到的給人留下的印象深.只靠聽覺,一般能記住15%;只靠視覺,一般能記住25%;既看又聽,能記住65%.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藥“鳳仙草”的主治功效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