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地雷戰》《地道戰》的拍攝地點分別在:
《地道戰》在河北保定冉莊取景拍攝,《地雷戰》在山東海陽朱吳鎮取景拍攝。
河北省正定縣高平村是“抗日先鋒村”,是故事的原型,但地道被洪水破壞後,不具備外景拍攝條件,因而選擇臨近的冉莊、李莊、唐莊進行拍攝的,導演將這三個村莊合而為一,影片中的高家莊實際上是這三個村莊的“合成”。
1943年春,中共海陽縣武委會在小紀區南埠村召開各區武委會主任會議。參謀楊兆龍傳授了埋雷方法,併發給各區數顆鐵製地雷,海陽民兵才開始認識了地雷,並同地雷結下了不解之緣。
是年5月,小紀區瑞宇村民兵副隊長於鳳鳴在瑞宇、東村莊之間公路上埋下兩顆地雷,炸死炸傷從行村出來搶小麥的日偽軍5名,揭開了海陽地雷戰的序幕。
擴充套件資料:
地道戰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平原上抗日軍民利用地道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作戰方式。從保定清苑的冉莊開始經過不斷的發展,從單一的躲藏成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並逐漸形成了房連房、形成了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
使無堅可守的冀中平原成為阻擊日本侵略軍的重要地段。地道戰曾在北京也有發現,說明這個戰術,對保護廣大的戰區群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45年5月,高平村的黨支部書記兼民兵隊長劉傻子帶領村裡七八十個人打退了1000多個日本鬼子,而且還打死了50多個偽軍。戰鬥結束後他去打掃戰場,結果被敵人打了回頭炮。
劉傻子就是《地道戰》中黨支部書記高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這兩個人物的原型。電影中,高老忠最後鳴鐘向鄉親們報警的時候,拉響手榴彈和敵人同歸於盡。而在實際中,劉傻子也的確犧牲了。
地雷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民兵最重要的作戰方法之一,據歷史遺物顯示,地雷戰戰術形成並彙集成冊是在民國30年12月28日(1942年),作者署名劉丁,書名叫《地雷課本》,全書共分十課,第一課《總說地雷》概述了太南地區的地雷戰概況,由此書可知,地雷戰最初是在太南地區誕生。
至1941年,已經形成戰術,彙編成冊後流通至其他地區。
電影《地雷戰》《地道戰》的拍攝地點分別在:
《地道戰》在河北保定冉莊取景拍攝,《地雷戰》在山東海陽朱吳鎮取景拍攝。
河北省正定縣高平村是“抗日先鋒村”,是故事的原型,但地道被洪水破壞後,不具備外景拍攝條件,因而選擇臨近的冉莊、李莊、唐莊進行拍攝的,導演將這三個村莊合而為一,影片中的高家莊實際上是這三個村莊的“合成”。
1943年春,中共海陽縣武委會在小紀區南埠村召開各區武委會主任會議。參謀楊兆龍傳授了埋雷方法,併發給各區數顆鐵製地雷,海陽民兵才開始認識了地雷,並同地雷結下了不解之緣。
是年5月,小紀區瑞宇村民兵副隊長於鳳鳴在瑞宇、東村莊之間公路上埋下兩顆地雷,炸死炸傷從行村出來搶小麥的日偽軍5名,揭開了海陽地雷戰的序幕。
擴充套件資料:
地道戰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平原上抗日軍民利用地道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作戰方式。從保定清苑的冉莊開始經過不斷的發展,從單一的躲藏成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並逐漸形成了房連房、形成了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
使無堅可守的冀中平原成為阻擊日本侵略軍的重要地段。地道戰曾在北京也有發現,說明這個戰術,對保護廣大的戰區群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45年5月,高平村的黨支部書記兼民兵隊長劉傻子帶領村裡七八十個人打退了1000多個日本鬼子,而且還打死了50多個偽軍。戰鬥結束後他去打掃戰場,結果被敵人打了回頭炮。
劉傻子就是《地道戰》中黨支部書記高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這兩個人物的原型。電影中,高老忠最後鳴鐘向鄉親們報警的時候,拉響手榴彈和敵人同歸於盡。而在實際中,劉傻子也的確犧牲了。
地雷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民兵最重要的作戰方法之一,據歷史遺物顯示,地雷戰戰術形成並彙集成冊是在民國30年12月28日(1942年),作者署名劉丁,書名叫《地雷課本》,全書共分十課,第一課《總說地雷》概述了太南地區的地雷戰概況,由此書可知,地雷戰最初是在太南地區誕生。
至1941年,已經形成戰術,彙編成冊後流通至其他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