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姓為中文姓氏之一,中國大陸第四大姓,人口在6500萬人以上,大約佔漢族人口
5.4%,在《百家姓》之中排第252位。根據戶籍管理部門的「全國公民身份資訊系統」(NCIIS),劉姓是第四大姓。在中國歷史上,劉姓是登基為帝人
數最多的一個姓氏。在中國古代有「劉天下,李半邊」說法,而在中國北方則有「張王李趙遍地劉」的說法。劉(?)姓在南韓亦有分佈,在南韓排名第32位,有
約22萬人。劉姓是江西第一大姓。另外,根據日本可查檔案記載日本第三大姓高橋氏出自中國劉姓,為劉邦後裔。
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關「姓」的論文上指出,劉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
淵源
和很多姓一樣,劉姓源於劉氏,歷史非常悠久。但漢代以前的世系,缺乏明確的脈絡。從古籍中的零星記載,可以梳理出兩個源頭:
1.
唐堯後裔祁姓劉氏。堯的一支嫡系後裔(一說堯的長孫式,一說堯的第九子源明,一說堯之子丹朱)封在劉邑,其氏族即以地名為氏。祁姓劉氏在夏孔甲時出現了一
位御龍高手,叫「劉累」。後來有一條龍病死,劉累攜家眷逃亡魯陽(今河南魯山),這是河南劉姓的起源(另一說法,劉累故地在河南偃師)。劉累的後人中還衍
生出御龍(以職業為氏)、唐(周初「興滅繼絕」時期以堯故地唐為氏)、杜(周成王遷劉累子孫於杜)、士(杜氏遷晉,擔任士師,以官職為氏)、範(晉士會受
封範,以地為氏)等氏。
2.
周文王後裔姬姓劉氏。周成王曾封曾祖父王季後人於劉(河南偃師),後失考。周桓王八年(公元前712年)又封劉邑與王弟季子,季子稱劉康公,建立了劉國。但周後期,此支沒落。
而據《國語·晉語四》:「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祁、姬二姓均出自黃帝。
許多中國周邊的少數民族心慕漢化,多有改姓劉氏者(鮮卑獨孤氏、契丹耶律氏等)。
劉姓為中文姓氏之一,中國大陸第四大姓,人口在6500萬人以上,大約佔漢族人口
5.4%,在《百家姓》之中排第252位。根據戶籍管理部門的「全國公民身份資訊系統」(NCIIS),劉姓是第四大姓。在中國歷史上,劉姓是登基為帝人
數最多的一個姓氏。在中國古代有「劉天下,李半邊」說法,而在中國北方則有「張王李趙遍地劉」的說法。劉(?)姓在南韓亦有分佈,在南韓排名第32位,有
約22萬人。劉姓是江西第一大姓。另外,根據日本可查檔案記載日本第三大姓高橋氏出自中國劉姓,為劉邦後裔。
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關「姓」的論文上指出,劉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
淵源
和很多姓一樣,劉姓源於劉氏,歷史非常悠久。但漢代以前的世系,缺乏明確的脈絡。從古籍中的零星記載,可以梳理出兩個源頭:
1.
唐堯後裔祁姓劉氏。堯的一支嫡系後裔(一說堯的長孫式,一說堯的第九子源明,一說堯之子丹朱)封在劉邑,其氏族即以地名為氏。祁姓劉氏在夏孔甲時出現了一
位御龍高手,叫「劉累」。後來有一條龍病死,劉累攜家眷逃亡魯陽(今河南魯山),這是河南劉姓的起源(另一說法,劉累故地在河南偃師)。劉累的後人中還衍
生出御龍(以職業為氏)、唐(周初「興滅繼絕」時期以堯故地唐為氏)、杜(周成王遷劉累子孫於杜)、士(杜氏遷晉,擔任士師,以官職為氏)、範(晉士會受
封範,以地為氏)等氏。
2.
周文王後裔姬姓劉氏。周成王曾封曾祖父王季後人於劉(河南偃師),後失考。周桓王八年(公元前712年)又封劉邑與王弟季子,季子稱劉康公,建立了劉國。但周後期,此支沒落。
而據《國語·晉語四》:「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祁、姬二姓均出自黃帝。
許多中國周邊的少數民族心慕漢化,多有改姓劉氏者(鮮卑獨孤氏、契丹耶律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