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向你解釋一下體溫方面的知識:
正常人的體溫為36.8-37.2℃左右,可隨著人的生理狀態、晝夜時差、年齡、性別、環境等不同而稍有波動。一般情況下,早晨4~6時體溫最低,午後5~6時體溫最高,但在24小時之內,體溫變化不超過1℃。小兒體溫比成年人稍高,老年人體溫稍低;婦女在月經期前或妊娠 期略高,行經期中體溫最低。 檢查體溫的變化,可以為判斷和治療疾病提供重要參考。體溫高於正常者稱為發熱,根據發熱的程度,可分低熱(體溫在37.5~38.5C)、中度發熱(體溫在38.5~39℃)、高熱(體溫在39~40℃)和超高熱(體溫在40℃以上)。
發熱俗稱發燒,兒童發熱多數是由各種感染性疾病(最常見的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一種症狀。(有些兒童在出生三個月左右會出疹,伴有先前發高熱的症狀,一般在24小時以後會好轉,並全身會出現小紅點).發熱是人體對感染的一種反應,由於一部分6個月~5歲的小兒可能引起熱驚厥(多數是良性驚厥,愈後好;如有原發性癲癇,則可能增加其癲癇發作次數),因此父母對發熱感到十分恐慌,只要孩子一發熱,不管白天黑夜,甚至孩子在熟睡中也要抱他去醫院打退燒針,請醫生迅速把體溫降下來。有一些打了退燒針後確實體溫暫時下降了,但不久又上升了,有的還出現副作用。
由於初生嬰兒特別是在1歲以前不宜打針或輸液, 肌肉注射退燒針有很多不盡如意的地方,兒童對打針非常恐懼而常常吵鬧不安;其次,肌肉注射除了區域性刺激較大副作用外,有時也會引起臀部肌肉損傷(如果孩子較小隻能打胳膊,輸液也只能打頭皮)、感染甚至產生區域性肌肉萎縮或麻痺等併發症;再者,目前用於兒童退熱的針劑類藥物的副作用較大。故兒童高燒時,應選用專為兒童設計,既安全有效,又能迅速退高熱的口服退熱劑,如美林等。
根據以上情況兒童在低熱,中度發熱或高熱情況下都不需打退燒針,儘量使用退燒藥劑,或輔以物理降溫的方法(即使用溼毛巾放在額頭吸熱,如家中有冰箱可將毛巾先冷藏一下,溫度不要太低以免引起小兒不適等).
首先向你解釋一下體溫方面的知識:
正常人的體溫為36.8-37.2℃左右,可隨著人的生理狀態、晝夜時差、年齡、性別、環境等不同而稍有波動。一般情況下,早晨4~6時體溫最低,午後5~6時體溫最高,但在24小時之內,體溫變化不超過1℃。小兒體溫比成年人稍高,老年人體溫稍低;婦女在月經期前或妊娠 期略高,行經期中體溫最低。 檢查體溫的變化,可以為判斷和治療疾病提供重要參考。體溫高於正常者稱為發熱,根據發熱的程度,可分低熱(體溫在37.5~38.5C)、中度發熱(體溫在38.5~39℃)、高熱(體溫在39~40℃)和超高熱(體溫在40℃以上)。
發熱俗稱發燒,兒童發熱多數是由各種感染性疾病(最常見的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一種症狀。(有些兒童在出生三個月左右會出疹,伴有先前發高熱的症狀,一般在24小時以後會好轉,並全身會出現小紅點).發熱是人體對感染的一種反應,由於一部分6個月~5歲的小兒可能引起熱驚厥(多數是良性驚厥,愈後好;如有原發性癲癇,則可能增加其癲癇發作次數),因此父母對發熱感到十分恐慌,只要孩子一發熱,不管白天黑夜,甚至孩子在熟睡中也要抱他去醫院打退燒針,請醫生迅速把體溫降下來。有一些打了退燒針後確實體溫暫時下降了,但不久又上升了,有的還出現副作用。
由於初生嬰兒特別是在1歲以前不宜打針或輸液, 肌肉注射退燒針有很多不盡如意的地方,兒童對打針非常恐懼而常常吵鬧不安;其次,肌肉注射除了區域性刺激較大副作用外,有時也會引起臀部肌肉損傷(如果孩子較小隻能打胳膊,輸液也只能打頭皮)、感染甚至產生區域性肌肉萎縮或麻痺等併發症;再者,目前用於兒童退熱的針劑類藥物的副作用較大。故兒童高燒時,應選用專為兒童設計,既安全有效,又能迅速退高熱的口服退熱劑,如美林等。
根據以上情況兒童在低熱,中度發熱或高熱情況下都不需打退燒針,儘量使用退燒藥劑,或輔以物理降溫的方法(即使用溼毛巾放在額頭吸熱,如家中有冰箱可將毛巾先冷藏一下,溫度不要太低以免引起小兒不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