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聽戲聽戲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說明一點的是,其實最開始的時候,姓和氏並不是一回事的,只是後來隨著歷史的發展,姓氏才合二為一。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三代以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妊人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姓所以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三代之後,姓氏合而為一,皆所以別婚姻而以地望明貴賤。

    也就是說在夏商周三代之前,姓氏是分開的。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直到這三代之後,姓氏才合二為一。

    下面來我們看一下姓氏的由來。

    1、在母系氏族社會,以母親為姓。所以那時許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姑、姬、姜、媯、姒等。

    2、以出生地、居住地為姓。

    傳說黃帝住姬水之濱,以姬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為姓。虞舜出於姚墟,便以姚為姓。春秋時代齊國公族大夫分別住在東郭、南郭、西郭、北郭;便以東郭、南郭等為姓。

    3、以古國名為姓。

    如商朝有個在涇渭之間的阮國,後代便以阮為姓。 ­

    4、以封地為姓。

    如周公旦的兒子被封到邢國為邢侯,他的後代便姓邢。 ­

    5、以官職為姓。

    如我們所知的司馬、司空、司徒等。

    6、天子賜氏,以號為姓。

    如周穆王死了一個寵姬,為了表示哀痛,賜她的後代姓痛。

    7、以技藝為氏。

    如陶、匠、屠等。

    8、以次第為氏。

    一家一族,按兄弟順序伯仲叔季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後代相沿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順序。

    9、因避諱或逃難等改姓。

    比如戰國時代田齊襄王法章的後代本姓田,齊國被秦滅了,其子孫不敢姓田而改姓法。

    8、隨著歷史的發展,民族大融合,一些少數民族的人紛紛取漢族的名字,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定字開頭的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