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出自清代曾國藩的《曾國藩家書》。意思是:只要意志堅定,金石都能為之開裂,還有誰能夠阻擋呢?
曾國藩,出生於湖南省湘鄉縣白楊坪,在他的一生中,立志為本一直是他成長過程中的理想與信念,也正是這個信念激勵著他走向成功。男兒“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八字訣”(早、考、掃、寶、書、蔬、魚、豬)和“三不信”(不信醫藥、不信僧巫、不信地仙)被曾國藩反覆品味,並作為曾氏家族的家訓主要內容。
後來,曾國藩入京為官,在這段時期,他極為注重修身。就在嚴格修身的同時,他立下了澄清宇內之志。所謂“澄清宇內”,便是經邦治國、安定天下。這是儒家信徒的最大志向了。
咸豐二年年底,一個改變命運的機遇降臨到曾氏的頭上,這便是先一年起義的太平軍衝出廣西,向江南進軍,東南各省陷入戰亂之中。
為了配合正規部隊的作戰,朝廷在江南各省任命了四十三位團練大臣。四十三個團練大臣,後來死的死、走的走,幾乎都沒有辦成什麼事,唯一一個成就一番大業的就是曾國藩。湘軍的做大做強,有一個千難萬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苦多樂少、敗多勝少。從衡陽出師到武漢的打下,這七八個月裡,曾氏經歷過兵敗投水自殺、湘軍潰逃四散、湖南軍政兩界的譏諷、長沙城閉門不納等羞辱,直到武漢打下,才一洗滿面羞慚。
從咸豐五年到咸豐十年的六年裡,曾國藩在江西、安徽一帶的軍事行動一直在低迷中徘徊不定。這期間,曾氏遭遇到江西官場的排斥、湖南官場的指責、朝廷的不信任、友軍的不配合,他再一次投水自殺未遂。那時,他覺得自己已經是個從朝廷到地方都不能容的異類,以致得了嚴重的神經官能症,一天到晚吃不好、睡不好,不到50歲,連一寸大小的字都看不清,隨時都有死去的可能。
面對著這一切,他都忍了。有“野史”說:幕僚給朝廷擬奏摺說湘軍“屢戰屢敗”。曾氏將“戰”、“敗”兩字易了一個位置,變為
“屢敗屢戰”。這一字之易,體現了一個截然不同的精神氣概:絕不屈服,絕不退縮,倒下了再爬起來,前人死了,後人再繼續。這也正是 “志之所向,金石為開,誰能御之”這句話的生動體現。
這句話出自清代曾國藩的《曾國藩家書》。意思是:只要意志堅定,金石都能為之開裂,還有誰能夠阻擋呢?
曾國藩,出生於湖南省湘鄉縣白楊坪,在他的一生中,立志為本一直是他成長過程中的理想與信念,也正是這個信念激勵著他走向成功。男兒“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八字訣”(早、考、掃、寶、書、蔬、魚、豬)和“三不信”(不信醫藥、不信僧巫、不信地仙)被曾國藩反覆品味,並作為曾氏家族的家訓主要內容。
後來,曾國藩入京為官,在這段時期,他極為注重修身。就在嚴格修身的同時,他立下了澄清宇內之志。所謂“澄清宇內”,便是經邦治國、安定天下。這是儒家信徒的最大志向了。
咸豐二年年底,一個改變命運的機遇降臨到曾氏的頭上,這便是先一年起義的太平軍衝出廣西,向江南進軍,東南各省陷入戰亂之中。
為了配合正規部隊的作戰,朝廷在江南各省任命了四十三位團練大臣。四十三個團練大臣,後來死的死、走的走,幾乎都沒有辦成什麼事,唯一一個成就一番大業的就是曾國藩。湘軍的做大做強,有一個千難萬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苦多樂少、敗多勝少。從衡陽出師到武漢的打下,這七八個月裡,曾氏經歷過兵敗投水自殺、湘軍潰逃四散、湖南軍政兩界的譏諷、長沙城閉門不納等羞辱,直到武漢打下,才一洗滿面羞慚。
從咸豐五年到咸豐十年的六年裡,曾國藩在江西、安徽一帶的軍事行動一直在低迷中徘徊不定。這期間,曾氏遭遇到江西官場的排斥、湖南官場的指責、朝廷的不信任、友軍的不配合,他再一次投水自殺未遂。那時,他覺得自己已經是個從朝廷到地方都不能容的異類,以致得了嚴重的神經官能症,一天到晚吃不好、睡不好,不到50歲,連一寸大小的字都看不清,隨時都有死去的可能。
面對著這一切,他都忍了。有“野史”說:幕僚給朝廷擬奏摺說湘軍“屢戰屢敗”。曾氏將“戰”、“敗”兩字易了一個位置,變為
“屢敗屢戰”。這一字之易,體現了一個截然不同的精神氣概:絕不屈服,絕不退縮,倒下了再爬起來,前人死了,後人再繼續。這也正是 “志之所向,金石為開,誰能御之”這句話的生動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