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761182769716
-
2 # 使用者9364575890814
《三國志》是研究歷史的學者比較重視的一部書,裡面的論點也比較符合歷史。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客觀地評價諸葛亮“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意思是說諸葛亮善於管理軍隊,治軍嚴整,但在運用奇謀妙計上卻有所不足;他治理百姓的才幹,優於當統帥的謀略;隨機應變的本領,不是他所擅長的。
說白了就是治理很不錯,打仗就差些了。
諸葛亮被稱為料事如神的神人,還是千古第一相,還有成都專門的祠堂,他的光輝事蹟在《三國演義》中有記載,實際上的他是不是這樣一個完美的人呢?首先就應該知道《三國演義》是小說,小說就有演繹的成份,其中的一些事蹟不是他的,作者為了凸顯他的厲害移植到他身上而已。例如:赤壁之戰,當仁不讓的第一人應該是周瑜,並且蘇軾所形容的羽扇綸巾,也不是諸葛亮,而是形容的當時周瑜的形象。與諸葛亮沒有關係! 諸葛亮主要的工作不是在軍事上作為軍師存在的,因為劉備作戰出征的時候帶著的是法正。《三國志》之中陳壽對諸葛亮的評價一般,軍事能力並不見長,雖說諸葛亮後來也曾帶兵平定南蠻,更先後多次帶兵北伐,但實際上,在劉備生前,諸葛亮的軍事能力並沒有得到太多的展現。所以上,《三國演義》裡他的那些光輝事蹟是大打折扣的。 諸葛亮作為千古一相,主要是作為內政的貢獻。在蜀漢政權的建立時期,諸葛亮主要從事外交和政務方面的活動,充當政治家的角色。他出使江東,成功與東吳締結友好盟約,消除了劉備政權東部的隱患,為政局的穩定以及蜀漢政權的建立謀求到了一個較好的政治環境。 此外,在征戰中,諸葛亮常常承擔著鞏固後方的重任,由此也可以看出諸葛亮在政務處理方面過人的能力。成都平定後,諸葛亮任職軍師將軍,管理左將軍府事物,之後劉備外出征戰時,經常讓諸葛亮留守成都,以補充前方的糧草和兵員。 當劉備病逝白帝城的時候,蜀漢可謂是損失慘重,蜀漢政權可以說在這個時候真的是瀕危時刻。諸葛亮不僅沒有讓蜀漢因此衰敗,反而逐步恢復了過來,並且再次擁有了對外出徵的實力,這就不得不讓人佩服了。而這個時候的諸葛亮獨攬蜀漢的大權,所以才能夠做到這樣的成就,可能也是劉備臨終託孤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