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35580709896

      (1)吃糖過多能使口腔裡酸度增加,嗜酸桿菌必然增多,牙齒不免受到腐蝕。幼兒乳齒脆弱,吃糖(特別是奶糖)會使牙的組織疏鬆脫鈣、溶解。吃過多的糖不刷牙或含著糖睡覺更容易發生齪齒。  (2)一般糖塊只供給能量並無其他營養。飯前吃糖易傷胃呂,糖吃多了,孩子就不想吃飯。牙壞了,咀嚼不力,就吃得很少,當然就會減少對其他營養成分的攝取,因而容易發生營養缺乏,影響健康。  (3)有的孩子光用糕乾粉加糖餵養,或用甜煉乳衝得很稀(免得太甜)來餵養,由於熱量夠,孩子也可以顯得較胖,其實這種飲食中所含的蛋白質、鈣和鐵都不足,而且糖太多也影響鈣的吸收,日子長了,孩子便出現發育不好、營養不良,影響生長髮育。  (4)糖吃多了,胃容易"泛酸",使胃常受刺激而易生胃炎。  (5)糖吃得過多可使血中甘油三酯升高,促使動脈硬化,成為心血管疾病的可能誘因。其實,我們所吃的糧食就含有澱粉(多糖),經消化後可以變成糖,一般不必再額外加糖。當然飯後偶爾吃塊糖,或吃點甜點心調劑一下,沒有什麼害處,但絕不可經常多吃或作為零食。

  • 2 # 使用者6369109692826

      當閉上嘴巴時 ,舌頭放鬆, 會感覺舌頭是貼上顎的,這時候唾液分泌的會很少。嘴裡有糖, 糖的粘附性很強, 而分泌出的少量唾液,會在舌頭下方儲存。當要咽口水時,糖/舌頭/上顎已經完全的粘附在一起了,所以糖是不會隨著咽口水而一起嚥到肚子裡。因為口水一直處在 舌頭下方。咽口水的動作,舌尖是不會動的,糖的分解是需要水或高溫的。顯然,這兩樣都沒有達到要求。睡醒了,糖還在,就說明,晚上睡覺時,沒有磨牙/吧唧嘴/說夢話等。

      融化是指物質由固態轉變為液態的一個過程(又稱熔解,其中冰的熔化又寫作融化、融解)。固態物質中的內能增加(通常藉由加熱)至一特定的溫度(稱之為熔點),在該溫度下(或對於非純物質,在某溫度區段內),會轉變為液態。並且晶體(如海波)有一定的熔點,當溫度上升到熔點時繼續吸熱,溫度不再升高,吸進的熱量用於溶化。當熔化完成後,物體的溫度才會繼續上升。非晶體(如蠟燭)就沒有一定的熔點,非晶體在熔化時不斷吸熱,不斷熔化,溫度也不斷上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硬筆斜鉤跨度大,是手指運筆,還是靠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