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xiè)亦稱藠頭( jiào)。是薤白的亞種,為多年生草本百合科植物的地下鱗莖,葉細長,開紫色小花,嫩葉也可食用。成熟的藠頭個大肥厚,潔白晶瑩,辛香嫩糯,是烹調佐料和佐餐佳品。乾製藠頭入藥可健胃、輕痰、治療慢性胃炎。據《神農本草經》記載:藠頭“治金瘡瘡敗,輕身者不飢耐老”;“治少陰病闕逆洩痢,及胸癉刺痛,下氣,散血,安胎。” 指五種有辛味之蔬菜。又作五葷。與酒、肉同為佛弟子所禁食之物。據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載,此五種之辛,熟食者發淫,生啖者增恚,十方天仙嫌其臭穢,鹹皆遠離,然諸餓鬼等則舐其唇吻,常與鬼住而福德日銷;大力魔王現作佛身為其說法,毀犯禁戒,贊淫怒痴,令人命終為魔眷屬,永墮無間地獄,故求菩提者當斷世間之五種辛菜。 關於五辛有諸多異說,然可約略歸為如下兩說: (一)指大蒜、革蔥、慈蔥、蘭蔥、興渠等五種,此為梵網經卷下等所舉。然諸家對五辛之解說,亦頗不同。據菩薩戒義疏卷下、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二、義寂之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下本、智周之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四等載:大蒜,即是葫菱、家蒜。革蔥(茖蔥),即是薤、山蔥、革山蔥。慈蔥,即是蔥、胡蔥、□蔥、春蔥。蘭蔥,即是韭、小蒜、家蔥、野生。興渠,即是蒠蒺、蕓薹、□咾子、阿魏藥、殑渠盧、形具。 (二)指蒜、蔥、興渠、韭、薤等五種,為菩薩戒義疏卷下、宋高僧傳卷二十九慧日傳、智周之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四、法藏之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四等所舉。此外,翻譯名義大集亦舉出:蒜、蔥、小根菜、韭、興渠等五種。又大藏法數卷三十一舉出:蔥、薤、蒜、韭、胡荽等五種。 世尊在《楞嚴經》中,開示修行人,欲修三昧,首先便應斷除五辛。也就是世俗常見的蔥、蒜、韭菜、茭頭、興渠(洋蔥頭)。 禁食五辛之戒律雖為修行者所應嚴格持守,然若因重病而非食五辛不得痊癒者,佛陀亦特別開許。據諸經要集卷二十所引僧祇律、十誦律、五分律等之記載,因病食蒜之比丘,應在七日中別居於一僻靜之小房內,不得臥僧床褥,復不得至大眾方便處、講堂處、佛塔、僧堂等處,亦不得就佛禮拜,僅能在下風處遙禮,於七日滿後,需澡浴薰衣,方得入眾。
薤(xiè)亦稱藠頭( jiào)。是薤白的亞種,為多年生草本百合科植物的地下鱗莖,葉細長,開紫色小花,嫩葉也可食用。成熟的藠頭個大肥厚,潔白晶瑩,辛香嫩糯,是烹調佐料和佐餐佳品。乾製藠頭入藥可健胃、輕痰、治療慢性胃炎。據《神農本草經》記載:藠頭“治金瘡瘡敗,輕身者不飢耐老”;“治少陰病闕逆洩痢,及胸癉刺痛,下氣,散血,安胎。” 指五種有辛味之蔬菜。又作五葷。與酒、肉同為佛弟子所禁食之物。據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載,此五種之辛,熟食者發淫,生啖者增恚,十方天仙嫌其臭穢,鹹皆遠離,然諸餓鬼等則舐其唇吻,常與鬼住而福德日銷;大力魔王現作佛身為其說法,毀犯禁戒,贊淫怒痴,令人命終為魔眷屬,永墮無間地獄,故求菩提者當斷世間之五種辛菜。 關於五辛有諸多異說,然可約略歸為如下兩說: (一)指大蒜、革蔥、慈蔥、蘭蔥、興渠等五種,此為梵網經卷下等所舉。然諸家對五辛之解說,亦頗不同。據菩薩戒義疏卷下、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二、義寂之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下本、智周之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四等載:大蒜,即是葫菱、家蒜。革蔥(茖蔥),即是薤、山蔥、革山蔥。慈蔥,即是蔥、胡蔥、□蔥、春蔥。蘭蔥,即是韭、小蒜、家蔥、野生。興渠,即是蒠蒺、蕓薹、□咾子、阿魏藥、殑渠盧、形具。 (二)指蒜、蔥、興渠、韭、薤等五種,為菩薩戒義疏卷下、宋高僧傳卷二十九慧日傳、智周之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四、法藏之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四等所舉。此外,翻譯名義大集亦舉出:蒜、蔥、小根菜、韭、興渠等五種。又大藏法數卷三十一舉出:蔥、薤、蒜、韭、胡荽等五種。 世尊在《楞嚴經》中,開示修行人,欲修三昧,首先便應斷除五辛。也就是世俗常見的蔥、蒜、韭菜、茭頭、興渠(洋蔥頭)。 禁食五辛之戒律雖為修行者所應嚴格持守,然若因重病而非食五辛不得痊癒者,佛陀亦特別開許。據諸經要集卷二十所引僧祇律、十誦律、五分律等之記載,因病食蒜之比丘,應在七日中別居於一僻靜之小房內,不得臥僧床褥,復不得至大眾方便處、講堂處、佛塔、僧堂等處,亦不得就佛禮拜,僅能在下風處遙禮,於七日滿後,需澡浴薰衣,方得入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