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出自外姓改姓魏: ① 出自高姓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慶元進士,本高氏,後改姓魏。 ② 出自李姓改姓魏。明代有崑山人唯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進士,後改姓魏。
4、出自少數民族改漢姓或為少數民族固有之姓: ① 滿族倭徹赫氏、佤族斯內氏、鄂倫春族魏拉依爾氏改漢姓為魏。 ② 土家、蒙古、彝、回、北韓等族均有魏姓者。 得姓始祖:畢萬。畢萬。據有關資料所載,魏姓為黃帝的姬姓嫡裔,原為畢華人。周文王的十五子畢公高受封於畢(今陝西省西安、咸陽兩地之北),後畢國為別國所滅,其後裔萬仕晉(今山西省境),成為晉國大夫。晉獻公是當時晉國一名很有雄心壯志的君主,在位期間攻克了周圍的許多小國,使晉國一度成為當時的強國之一。獻公念畢萬在晉國滅霍、耿、魏三國中功勳卓著,於是將原是姬姓國的魏地賜給畢萬為邑。公元前445年,畢萬的後代魏斯與韓、趙兩家共同瓜分了晉國,自立諸侯,建國為魏,公元前225年,魏國即為秦所滅,亡國後的魏國王族子孫遂以國為姓。畢萬也就被後人尊為魏姓族人的得姓始祖。
魏氏統一字輩:“天啟大名兆吉昌信陵建立德錦長忠貞克篤贊先烈賢哲紹徽永世芳”。
魏姓是中國第四十五位姓氏,主要分佈在山西、山東、河南、河北、陝西和四川。魏姓最早源於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姬姓伯爵諸侯國魏國,冊封地於今山西芮城縣北,國君為姬姓魏氏。
當代魏姓人口大約佔全華人口的0.45%,總人口大約有603萬。
魏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裔孫畢萬之後,以邑為氏或以國名為氏。據《元和姓纂》、《史記·魏世家》、《通志·氏族略》等有關資料所載,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受封於畢,其孫畢萬在畢國被西戎攻滅後,投奔到晉國,成為大夫。因功,被賜魏地為邑,其後子孫以邑為氏,稱為魏氏。公元前445年畢萬的後代魏斯建立魏國,公元前225年被秦所滅後,亡國的魏國王族以國名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稱魏姓正宗。
2、出自羋姓,為顓頊帝的後裔魏冉之後,後改姓魏。據《史記》等有關資料所載,戰國秦昭襄王時有國相、穰侯、昭襄王母宣太后異父弟魏冉,本楚人,羋姓,後改姓魏。
3、出自外姓改姓魏: ① 出自高姓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慶元進士,本高氏,後改姓魏。 ② 出自李姓改姓魏。明代有崑山人唯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進士,後改姓魏。
4、出自少數民族改漢姓或為少數民族固有之姓: ① 滿族倭徹赫氏、佤族斯內氏、鄂倫春族魏拉依爾氏改漢姓為魏。 ② 土家、蒙古、彝、回、北韓等族均有魏姓者。 得姓始祖:畢萬。畢萬。據有關資料所載,魏姓為黃帝的姬姓嫡裔,原為畢華人。周文王的十五子畢公高受封於畢(今陝西省西安、咸陽兩地之北),後畢國為別國所滅,其後裔萬仕晉(今山西省境),成為晉國大夫。晉獻公是當時晉國一名很有雄心壯志的君主,在位期間攻克了周圍的許多小國,使晉國一度成為當時的強國之一。獻公念畢萬在晉國滅霍、耿、魏三國中功勳卓著,於是將原是姬姓國的魏地賜給畢萬為邑。公元前445年,畢萬的後代魏斯與韓、趙兩家共同瓜分了晉國,自立諸侯,建國為魏,公元前225年,魏國即為秦所滅,亡國後的魏國王族子孫遂以國為姓。畢萬也就被後人尊為魏姓族人的得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