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疳積是由於飲食不衛生、餵養不當,或其他疾病的影響,以及先天脾胃虛弱所致。氣液耗傷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慢性病證。臨床以形體消瘦,體重低於正常兒童,飲食異常,面黃發枯,肚脹腹圓,精神萎靡或煩躁不安為特徵。本病發病無明顯季節性,5歲以下小兒多見。
治療疳積可以用推拿方法:
將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對準指前前半段,然後頂住孩子背部面板,拇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同時向上捻動,從尾椎兩旁雙手交替向前推動至大椎兩旁。先自上而下捏6次,再自下而上捏4次。
讓孩子仰臥,用一手指食指端或者掌根按揉孩子中脘穴。揉100~200次
中脘穴定位:臍上4寸胸骨下端劍突至臍連線的中點。
足三里穴定位:外膝眼凹陷下3寸,脛骨外側約1橫指處
以手掌心為圓心,以圓心至中指根橫紋約2/3距離為半徑畫圓,八卦穴即在此圓圈上。術者右手拇指自乾卦,開始向坎卦運至兌卦,為順運八卦。運100~300次。
術者按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順序依次掐之,繼而揉之,掐3~5次,揉100~500次。
使孩子微屈拇指,術者順著拇指橈側邊緣從指尖推至指根,推100~500次。
可揉,可掐。還可以拇指、食指相對,分別按揉內外雙勞宮,稱為內外勞雙揉。揉外勞宮一般是3分鐘,掐10次。揉法100~300次
次數:掐3-5次,揉100-500次。
二人上馬定位:手背無名指及小指掌關節後陷中。
幼兒疳積是由於飲食不衛生、餵養不當,或其他疾病的影響,以及先天脾胃虛弱所致。氣液耗傷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慢性病證。臨床以形體消瘦,體重低於正常兒童,飲食異常,面黃發枯,肚脹腹圓,精神萎靡或煩躁不安為特徵。本病發病無明顯季節性,5歲以下小兒多見。
治療疳積可以用推拿方法:
①捏脊將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對準指前前半段,然後頂住孩子背部面板,拇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同時向上捻動,從尾椎兩旁雙手交替向前推動至大椎兩旁。先自上而下捏6次,再自下而上捏4次。
②揉中脘讓孩子仰臥,用一手指食指端或者掌根按揉孩子中脘穴。揉100~200次
中脘穴定位:臍上4寸胸骨下端劍突至臍連線的中點。
足三里穴定位:外膝眼凹陷下3寸,脛骨外側約1橫指處
④順運內八卦以手掌心為圓心,以圓心至中指根橫紋約2/3距離為半徑畫圓,八卦穴即在此圓圈上。術者右手拇指自乾卦,開始向坎卦運至兌卦,為順運八卦。運100~300次。
⑤推四橫紋術者按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順序依次掐之,繼而揉之,掐3~5次,揉100~500次。
⑥補脾經使孩子微屈拇指,術者順著拇指橈側邊緣從指尖推至指根,推100~500次。
⑦揉外勞宮可揉,可掐。還可以拇指、食指相對,分別按揉內外雙勞宮,稱為內外勞雙揉。揉外勞宮一般是3分鐘,掐10次。揉法100~300次
次數:掐3-5次,揉100-500次。
二人上馬定位:手背無名指及小指掌關節後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