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條炸出來很硬的原因是:和酵母有關,多放點酵母粉就不硬了。油條 :原料:麵粉500克 礬12.5克 面鹼14.5——15克 精鹽10——12克 溫水370克 。製作方法: 1、將白礬、食鹼、精鹽放在器皿中,倒入溫水並將原料攪拌熔化以後,加入麵粉用調製成較軟的麵糰待用。 2、然後,每隔20分鐘用雙手將麵糰搗制5分鐘,共搗4-5次,使麵糰表面光滑、柔軟即可放置,進行發酵,將麵糰放在刷過油的面板上,上面刷油,蓋上塑膠布。 3、發酵約10個小時或更長時間,再用180℃-200℃的油溫將其炸製成表面金黃色,體積膨大,酥脆即成。 特點:表面金黃,體大酥鬆。 注意事項: 1、礬在麵糰中除要和鹼中和以外,還起到使製品發脆的作用,若礬過多,製品發硬,發脆併發澀。因此,一般油條麵糰中,鹼的用量都要超過礬。 2、麵糰中的鹼,根據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冬天,鹼要相應減少,夏天相應增加,這就要根據當地的情況靈活掌握啦。 3、礬鹼麵糰一般用搗的方式和麵,因為不好揉。因此,要多搗幾遍,以使麵糰中的礬鹼和均勻,一般地說,搗幾下麵糰就會變得很艮,就要靜置一段時間再搗。這就是為什麼到幾下就休息一會的原因。 4、麵糰要根據麵粉的吃水量加水,總的要求是麵糰要軟一些。 5、麵糰發酵時間要夠長,因為,礬鹼反應速度較慢,要有相應的時間才行。
油條炸出來很硬的原因是:和酵母有關,多放點酵母粉就不硬了。油條 :原料:麵粉500克 礬12.5克 面鹼14.5——15克 精鹽10——12克 溫水370克 。製作方法: 1、將白礬、食鹼、精鹽放在器皿中,倒入溫水並將原料攪拌熔化以後,加入麵粉用調製成較軟的麵糰待用。 2、然後,每隔20分鐘用雙手將麵糰搗制5分鐘,共搗4-5次,使麵糰表面光滑、柔軟即可放置,進行發酵,將麵糰放在刷過油的面板上,上面刷油,蓋上塑膠布。 3、發酵約10個小時或更長時間,再用180℃-200℃的油溫將其炸製成表面金黃色,體積膨大,酥脆即成。 特點:表面金黃,體大酥鬆。 注意事項: 1、礬在麵糰中除要和鹼中和以外,還起到使製品發脆的作用,若礬過多,製品發硬,發脆併發澀。因此,一般油條麵糰中,鹼的用量都要超過礬。 2、麵糰中的鹼,根據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冬天,鹼要相應減少,夏天相應增加,這就要根據當地的情況靈活掌握啦。 3、礬鹼麵糰一般用搗的方式和麵,因為不好揉。因此,要多搗幾遍,以使麵糰中的礬鹼和均勻,一般地說,搗幾下麵糰就會變得很艮,就要靜置一段時間再搗。這就是為什麼到幾下就休息一會的原因。 4、麵糰要根據麵粉的吃水量加水,總的要求是麵糰要軟一些。 5、麵糰發酵時間要夠長,因為,礬鹼反應速度較慢,要有相應的時間才行。
油條,是一種古老的漢族麵食,長條形中空的油炸食品,口感鬆脆有韌勁,中國傳統的早點之一。很多人誤以為,宋朝時,秦檜迫害岳飛,民間透過炸制一種類似油條的面制食品(油炸檜)來表達憤怒,被看做油條起源,其實,油條遠遠早於宋朝。具體時期不得考證。早在南北朝時期,北魏農學家賈思勰。在其所著的《齊民要術》中就記錄了油炸食品的製作方法。唐朝時期,詩人劉禹錫就描述了油條形狀及製作過程:"纖手搓來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意無輕重,壓匾佳人纏臂金"。油條的叫法各地不一,"天津稱油條為果子;安徽一些地區稱油果子;東北地區稱大果子;閩南福建等地稱油炸鬼;潮汕地區等地稱油炸果;浙江地區有天羅筋的稱法(天羅即絲瓜,老絲瓜乾燥後剝去殼會留下絲瓜筋,其形狀與油條極像,遂稱油條為天羅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