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農藥的分散體系
農藥原藥在製劑中的分散是透過加工手段完成的,而在靶體上的分散是透過施藥手段完成的。原藥或製劑在分散介質中分散而形成各種分散體系,從物態結構上看,以固態原藥(分散質)與固態填料(分散介質)所加工成的粉劑和可溼性粉劑,為固/固分散體系;將液態原藥溶於有機溶劑及乳化劑中而形成的乳油則為液/液分散體系。從應用角度上看,粉劑噴撒後的顆粒,液劑噴霧後形成的霧滴,熏蒸劑所釋放出的氣體於空氣中分別形成固/氣、液/氣、氣/氣分散體系。這些都是在農藥加工和使用中常出現的分散體系。
2.分散度的概念
分散度是指藥劑被分散的程度,是衡量制劑質量或噴灑質量的主要指標之一。分散度的大小,對藥劑效能產生一系列重大的影響。假若把一個邊長等於1cm的立方體分割成邊長100μm的立方體,再分割成邊長10μm的立方體,經過這兩次有規則的分割後則產生所示的變化。
邊長1cm立方體經2次分割後發生的變化
可見,在連續分割的情況下,顆粒的總體積不發生變化,而總表面積、總覆蓋面積和顆粒數均隨著分割次數的增加而增加。農藥的分散度通常用分散質直徑大小來表示。粒子越小,分散度越大;粒子越大,分散度越小。有時也用顆粒之總體積(V)與總面積(S)之比值(S/V,兩者用相應單位)稱為“比表面”來表示。粒子越小,個數就越多,比表面就越大。
常用的農藥劑型在使用後,其分散質的分散度大小順序一般為水劑(有效成分呈分子或離子狀態,直徑小於0.001μm)>微乳劑(有效成分呈微小油珠狀,直徑0.01~0.1μm)>煙劑(有效成分呈粒狀,直徑0.1~5μm)>水乳劑(有效成分呈油珠狀,直徑0.1~10μm)>水懸浮劑(有效成分呈粒狀,直徑1~10μm)>可溼性粉劑(有效成分呈粒狀,直徑10~44μm)>粉劑(有效成分呈粒狀,直徑10~74μm)。
布朗運動
1.農藥的分散體系
農藥原藥在製劑中的分散是透過加工手段完成的,而在靶體上的分散是透過施藥手段完成的。原藥或製劑在分散介質中分散而形成各種分散體系,從物態結構上看,以固態原藥(分散質)與固態填料(分散介質)所加工成的粉劑和可溼性粉劑,為固/固分散體系;將液態原藥溶於有機溶劑及乳化劑中而形成的乳油則為液/液分散體系。從應用角度上看,粉劑噴撒後的顆粒,液劑噴霧後形成的霧滴,熏蒸劑所釋放出的氣體於空氣中分別形成固/氣、液/氣、氣/氣分散體系。這些都是在農藥加工和使用中常出現的分散體系。
2.分散度的概念
分散度是指藥劑被分散的程度,是衡量制劑質量或噴灑質量的主要指標之一。分散度的大小,對藥劑效能產生一系列重大的影響。假若把一個邊長等於1cm的立方體分割成邊長100μm的立方體,再分割成邊長10μm的立方體,經過這兩次有規則的分割後則產生所示的變化。
邊長1cm立方體經2次分割後發生的變化
可見,在連續分割的情況下,顆粒的總體積不發生變化,而總表面積、總覆蓋面積和顆粒數均隨著分割次數的增加而增加。農藥的分散度通常用分散質直徑大小來表示。粒子越小,分散度越大;粒子越大,分散度越小。有時也用顆粒之總體積(V)與總面積(S)之比值(S/V,兩者用相應單位)稱為“比表面”來表示。粒子越小,個數就越多,比表面就越大。
常用的農藥劑型在使用後,其分散質的分散度大小順序一般為水劑(有效成分呈分子或離子狀態,直徑小於0.001μm)>微乳劑(有效成分呈微小油珠狀,直徑0.01~0.1μm)>煙劑(有效成分呈粒狀,直徑0.1~5μm)>水乳劑(有效成分呈油珠狀,直徑0.1~10μm)>水懸浮劑(有效成分呈粒狀,直徑1~10μm)>可溼性粉劑(有效成分呈粒狀,直徑10~44μm)>粉劑(有效成分呈粒狀,直徑10~74μm)。
布朗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