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魏徵傳》:"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近義詞: 以人為鑑 意思:把別人的成敗得失作為自己的借鑑。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李世民說的[原文]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徵亡後,朕遣人至宅,就其書函得表一紙,始立表草,字皆難識,唯前有數行,稍可分辯,雲:“天下之事,有善有惡.任善人則國安,用惡人則國亂.公卿之內,情有愛憎,憎者唯見其惡,愛者唯見其善.愛憎之間,所宜詳慎.若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賢勿貳,可以興矣.”其遺表如此.然在朕思之,恐不免斯事,公卿侍臣可書之於笏,知而必諫也.選自《舊唐書·魏徵傳》 [今譯] 用銅作鏡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往昔的朝代作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旺的道理;用人作鏡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我常保持這三面鏡子,以防止自己犯錯誤.現在魏徵去世了,就失去一面鏡子了!魏徵去世後,我派人到他家中,從他的書箱裡找到一頁奏疏,剛剛寫成草稿,字跡都難以辨認,只是前面有幾行,還稍微可以看清楚,這幾行字寫道:“天下的事物有善也有惡.任用善人國家就得以安寧,任用惡人國家就會動亂.朝廷大臣之中,君主對他們的感情有愛有憎,對憎惡的人往往只看到他的缺點,而對喜愛的人往往只看到他的長處.愛憎之間,是應該仔細慎重的.如果喜愛一個人又能知道他的缺點,憎惡一個人又能知道他的長處,斥退邪惡的小人毫不遲疑,任用賢良之臣沒有二心,國家就可以興旺了.”他留下的奏疏就是這樣說的.而在我想來,恐怕難免犯這樣的錯誤,公卿侍臣們可以把他的話寫在手板上,知道我的過失就一定要規諫呀 人類勝過動物的主要優點就在於我們是生活在人類社會之中.
《舊唐書·魏徵傳》:"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近義詞: 以人為鑑 意思:把別人的成敗得失作為自己的借鑑。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李世民說的[原文]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徵亡後,朕遣人至宅,就其書函得表一紙,始立表草,字皆難識,唯前有數行,稍可分辯,雲:“天下之事,有善有惡.任善人則國安,用惡人則國亂.公卿之內,情有愛憎,憎者唯見其惡,愛者唯見其善.愛憎之間,所宜詳慎.若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賢勿貳,可以興矣.”其遺表如此.然在朕思之,恐不免斯事,公卿侍臣可書之於笏,知而必諫也.選自《舊唐書·魏徵傳》 [今譯] 用銅作鏡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往昔的朝代作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旺的道理;用人作鏡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我常保持這三面鏡子,以防止自己犯錯誤.現在魏徵去世了,就失去一面鏡子了!魏徵去世後,我派人到他家中,從他的書箱裡找到一頁奏疏,剛剛寫成草稿,字跡都難以辨認,只是前面有幾行,還稍微可以看清楚,這幾行字寫道:“天下的事物有善也有惡.任用善人國家就得以安寧,任用惡人國家就會動亂.朝廷大臣之中,君主對他們的感情有愛有憎,對憎惡的人往往只看到他的缺點,而對喜愛的人往往只看到他的長處.愛憎之間,是應該仔細慎重的.如果喜愛一個人又能知道他的缺點,憎惡一個人又能知道他的長處,斥退邪惡的小人毫不遲疑,任用賢良之臣沒有二心,國家就可以興旺了.”他留下的奏疏就是這樣說的.而在我想來,恐怕難免犯這樣的錯誤,公卿侍臣們可以把他的話寫在手板上,知道我的過失就一定要規諫呀 人類勝過動物的主要優點就在於我們是生活在人類社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