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許願的泥菩
-
2 # 鳥淑
說到底兩個原因,一是在分配領域,前些年的大水漫灌式的貨幣投放使得個人財富在短期內急劇增長,通俗點說就是社會上的閒錢多了。第二個原因更能說明問題,從供給渠道來講,中國的金融市場,更具體地說投資品市場狹窄,品種單一,選擇性差,一方面,國家從金融穩定和風險控制的角度出發,對高收益丶高風險品種的稽核和投放嚴控。另一方面,市場發育程度不高,產品提供者混水摸魚,甚至惡意欺詐屢禁不絕,投資者風險意識談薄,投資知識欠缺,病急亂投醫,出事找政府的思維慣性尚未被市場馴化,這種狀況下,收益率相對高,風險相對小的銀行理財產品成了香餑餑,其實本質上還是因為理想的產品更稀缺,這也是國家仍在大力推進金融市場和服務擴大對外開放,進一步推進金融市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層原因。
理財其實一直都有的,只是規模大小的問題。
現在社會是快速發展,口袋裡有一定的資金了,可是大部分人面臨的問題是這筆錢說多不多,說少不少,買房不夠,存著收益太少,不甘心,所以,投資理財市場必然火熱。
可是當前的理財市場亂想恆生,監管不嚴,放心的理財產品太少。投資產品一次次暴雷,一次次被騙,剩下的投資要麼需要資金量過大,要麼漲跌幅度過大,導致投資困難,所以當前風險小,收益高,可放心的投資必然火熱。
出現這種情況很簡單,沒辦法,被逼的,如果手裡的錢買房夠,投資產品穩定,監管嚴格,不是經常出事,那多樣的理財產品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那就不會出現什麼理財產品秒光,百萬資金排隊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