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商文君

    座下寶馬良駒,身邊美人虞姬相伴,滿足了我們對英雄的所有想象,就連最後烏江自刎也是死的轟轟烈烈,心愛的烏騅馬也隨他而去。

    公元前202年,項羽在垓下大敗,逃至烏江邊上,他不忍殺掉自己的寶馬,把它交給亭長以後,自殺身亡。那烏騅馬見主人已死,竟然憤而投江,追隨項羽而去。這一幕不僅讓當時在場的人都傻了眼,就是千年之後的我們讀來仍然為之動容。

    那麼,我們實事求是地說,烏騅馬掉江裡面不假,但是不是真如我們想象的那樣,它見主人死了,自己活著也沒意義了,才投江自殺了呢?

    首先我們從動物的角度來說,馬是沒有判斷力的,外界的這些資訊即便它能接受的到它也理解不了,更別說做出自殺的舉動了,這對於馬來說,已經遠遠超出了它的能力範圍。

    說到這裡大家就該有疑問了:既然動物沒有思考能力,那它跟人的感情又是怎麼建立的呢?在這裡我們舉個例子簡單說一下。

    我們好多人都養狗,這狗也跟主人感情深厚,趕都趕不走,很多狗也是,主人沒了之後不吃不喝,最後也一命嗚呼了。

    這能說明它們是有意絕食嗎?不是,那是因為它們在跟人長期相處的過程中對人產生了深刻的情感依賴。當人死了之後,它突然發現它所有的依賴路徑都斷了,就包括主人餵它吃食,左右它生活習慣這些,突然主人沒了,它都無法適應外部的世界,所以自我走向了一種滅亡。

    那同樣的道理,烏騅馬也是一樣,它跟項羽的默契說白了就是一種情感依賴,習慣成自然了,有感情是真,自殺不可能。

    再有一點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推理一下,在項羽烏江自刎之前,他騎著烏騅馬整整奮戰了一天,那烏騅馬就是再“日行千里,寶馬良駒”那也總得歇歇吧。所以這馬上了船以後,一個是累虛脫了,有點兒支援不住,再加上這馬也有可能暈船,所以一下子栽到江裡了,這也算是比較合理的一種推斷。

    所以說,歷史終歸是歷史,賦予那烏騅馬忠義烈馬的形象八成是後來人附會上去的,咱們可以理解人們想要一匹忠實寶馬的渴望,可要真正研究歷史的時候還是要撥開層層迷霧,探究最本真的東西。大家覺得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些租戶喜歡將鞋架或一些垃圾放在公共樓道內,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