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遭遇鄉村凋敝問題,2500個村莊因人口流失面臨消失的危險。為了增加人口,該國西北山區的一個村莊別出心裁推出了“2000歐元招人入住”的方案。英國《衛報》7日報道稱,義大利裡利古利亞地區波密達村村長宣佈了這一計劃:從明年起,入住該村並在村內買房或租房的人將得到2000歐元的現金獎勵。據悉,波密達村的房租最低每月50歐元,貴的也不過120歐元。當地人也對媒體表示,村裡生活很安逸,沒有壓力,而且離海也不遠,空氣特別好,希望有人來入住。
回覆列表
-
1 # 胡哲
這個小村莊位於義大利西北部,名字叫Bormida,該村在近年來人口急劇下降,現在還有不到400人(村裡只有4個飯店、一個教堂),所以為了防止成為“ghost town”,村長才提了這麼個建議。後來看到有小2萬人表達了來居住的意向,村長也澄清說只是有這麼個提議,並不是一個正式的政策。
一個國家的老齡化程度指的是這個國家老齡人口(聯合國的標準是60歲以上)在總人口中所佔的百分比。聯合華人口署在2014年做過一個統計,資料顯示現在歐洲是老齡化最嚴重的地區(義大利長期處於歐洲老齡化社會之首),到了2050年左右亞洲國家的排名會上升。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有直觀的影響,不管人口基數是多大,老年人越多,每100個勞動力所需要供養的老齡人口數目會越大,社會負擔就越重。 當然這只是一個概括化的推理,具體到個體層面,不是每個老年人都消耗同等的社會資源,如果一個國家老年人的總體健康狀況較好,比如日本,這個“老齡供養比率”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就會較小。
此外,還要看這些老齡化人口的勞動產出。在一些歐美國家和日本,很多老人在退休後也是參與社會工作的,或者被反聘,或者自己創業,相比之下,我們國家好像就沒有老人職場文化,老年人退休後往往就選擇在家享受弄孫之樂了。個人自主的生活選擇當然都應該得到尊重,但我們應該思考的是,隨著人口平均壽命的增加,或許我們對“老年”的定義也應該得到更新,以往的老年或許應該成為新中年,如何提高60歲以上老人參與社會經濟生活的能力,找到與自己能力和年齡相匹配的勞動分工,或許才是減少老齡化人口對經濟負面影響、減輕社會保障負擔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