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墨墨觀察
-
2 # 鶴舞白沙L
三角翼好處多,強度高,阻力小,升力足,內部空間大,等等,中國在三角翼領域也算經驗豐富了,殲7/8都是三角翼佈局,雖然是常規佈局的三角翼/雙三角翼,但翼型的特性是一樣的。當然這方面最老道的是法國達索,能在法國航空發動機技術很落後的情況下研發出了效能優異的Phantom系列戰機和陣風,三角翼有很大的功勞,颱風和鷹獅也選用鴨翼加三角翼佈局。反而是美俄兩國,由於在常規佈局領域積澱深厚,也有好的大推力發動機,同時還對重型戰鬥機有需求,反而對三角翼佈局不太感興趣。有意思的是中國的殲20,目前為止還是首款入役的鴨翼加三角翼佈局的重型戰鬥機。
-
3 # 清風雲淡霞滿天
殲10採用鴨翼+三角翼,主要是氣動優勢所決定的,它有飛行阻力小,它能很好的滿足飛機在亞音速與超音速下的工況,而且有非常好的跨音速效能,這一點在一篇早年的八股文介紹過,文中講述巴鐵飛飛試飛殲10後的感述,強調殲10跨音速時非常平滑,不像f16諧振的令人難受。而且響應非常及時,手動操作杆,飛機馬上有響應,飛機動作相當精準。這些都是常規式飛機所不能媲美的優點。
-
4 # 銀杏智庫
這個問題好,為什麼是三角加鴨。
這就需要看戰機的發展過程了,從亞音速到超音速,高空高速對空的優勢是不容置疑的。但是高空高速需要符合超音速面積率分佈,大後略三角翼才阻力小。但是大後略三角翼的亞音速升阻比和升力斜線率不好。這樣就導致它的航時很低,一方面航程載彈量都不好,一個是它亞音速機動性太差。
那麼就要探索發展啊,於是為了兼顧超音速和亞音速效能。陸續出現了一些解決方案。雙三角翼,例如殲7E,提高有限;可變後掠翼,凡是複合滾轉的機動都不行;前後可動襟翼配合翼身融合,例如大部分三代機,超音速效能不高;三角加鴨,例如殲10。
其中兼顧最好的,就是三角加鴨了。一方面超音速阻力很小,一方面由於才用靜不穩定佈局之後,鴨式佈局的升阻比和升力斜線率可以超過同樣靜不穩定的平尾式佈局。這樣在同樣大小時,其航時就有了保證。也具備了快速起飛、爬升的優點。
當然,這種搭配也不是完美的,例如亞音速長時間糾纏會陷入能量劣勢。因此這種戰機適合高速段三板斧,之後具備不錯的脫離能力,夥伴頂上。同時即便被追殺,也有最後一招,過失速機動,瞬時指向,敵人也要小心哦。再有就是翼展小,掛彈少。因此這種戰機適合短時間奪取空中優勢,不適合長時間制空和對地的多用途。
而殲10就是守勢防空機型,在自己地盤兒快速爬升趕場,高速三板斧。在自己地盤兒,三板斧回頭就走,夥伴頂上,再妙不過了。也就是說,選擇三角加鴨,是繼承了大後略三角翼的優點,而彌補了其缺點。
回覆列表
目前,從世界各類戰鬥機的氣動佈局中,按照慣例,可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經典常規式佈局,一類是鴨式佈局。
自二戰以來,美國諸多科學家都一致認為,鴨式佈局並不是最佳的設計,因為鴨式佈局擁有較大的缺陷。這種論斷一直到殲-10正式問世之後才被打破,因為殲-10戰機的設計基本打破了美國科學家的正常認知。
我們知道,鴨式佈局在很早就被發現並應用,之所以沒有在全世界範圍內普及,是因為鴨式佈局與經典常規佈局各有優劣,相對而言,鴨式佈局的弊病更為突出。
鴨翼在靜穩定狀態下可以糾正飛機的失控趨向,通俗來講,就是具有鴨翼設計的戰機都可以產生一個配平升力。但是,隨著人類計算機的迅猛發展,當前幾乎所有三代機/四代機都擁有較為先進的航電系統,也就是在戰機飛行過程中,航電系統可以持續不斷的修正失控趨向,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鴨翼所帶來的就是負配平升力,是不利於戰機操控和效能發揮的。這一點也是美國科學家不認可鴨式佈局設計的根本原因。
美國科學家認為,戰鬥機採用經典常規佈局設計,裝配1-2臺大推力的航空發動機,這樣就可以讓戰機表現出優異的效能。
話說到這裡,那殲-10戰機為啥還採用三角翼+鴨翼呢?
中國的殲-10戰機採用的的確是鴨式佈局,但是,這種氣動佈局是近耦合鴨式佈局,相對於美國三代戰機的經典常規佈局(機翼+尾翼+常規邊條)而言,這種近耦合鴨式佈局在亞音速飛行中區別不大,執行對海/對空/對地攻擊時,也各有千秋。
但是,為了確保殲-10戰機擁有更佳的超音速飛行能力,近耦合鴨式佈局相比較經典常規佈局就有一個十分巨大的優勢,那就是不需要推力特別強大的航空發動機,這也妥妥的解決了中國在數十年前的“心臟病”問題。
此外,設計殲-10的成飛集團在這個氣動佈局方面特具優勢,據訊息稱,在殲-10戰機設計過程中,借鑑了很多款世界先進的三代戰機設計和技術,在此基礎上最終完美融合出完全符合中國國情(技術+需求)的——殲-10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