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眼看花

    體驗一下不同的環境還是蠻不錯的,但要長期生活恐怕不行。

    筆者是鄉村教師,你讓我去城裡任教一段時間,我很樂意。這畢竟也是一種新的體驗,算是豐富了人生經歷。但是,你要我長期在城市裡教學,我肯定不答應,你給我加薪1千元也不行。“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

    所以,提升鄉村學校的師資質量,應該不是想方設法讓優秀的城市教師到鄉村任教,而應該是留住現有的農村優秀教師。當然,此仍為眼下權宜之策;長遠一點的措施,應該是鼓勵農村優秀的學生去讀師範,然後再回饋反哺家鄉,從而形成良性迴圈。後者就是任正非和馬雲兩位先生表達的看法,也是馬雲先生正在做的。

    “馬雲鄉村師範生計劃”“馬雲鄉村教師計劃”“馬雲鄉村校長計劃”以及“馬雲鄉村教師獎”等都是就近取“才”,增強“造血”功能,培養土生土長的教育新生力量,而不是藉助城市教師支教來“輸血”。

    為什麼不能指望城市教師到鄉村任教?道理很簡單:每一位教師都有他的家庭,他或者她在工作中是一名教師,但下班之後他或者她還是子女的父親或母親,是高堂的兒子或女兒。他上班時為別人家的孩子付出知識智慧和熱愛,回到家還得儘自己的責任:輔導自家的孩子學習,為老人盡孝。為了遠離自己生活軌道的某個偏遠山區的幾個孩子,要他們拋家舍業離別親人,不合適吧?

    城裡的教師來支教,還可能出現“水土不服”的問題。這不是指教師難以適應生活條件的落差,而是說教師難以接受學生和學生難以適應教師。

    北大資深教授錢理群先生,他從大學退休後曾投身到中學教育十年。老先生當年曾先後任教於中專學校和師範學校,後來是教大學,肯定不缺少教學經驗。可就是這麼一位知識淵博又滿懷教育熱情的人,結果卻在中學遭遇了“滑鐵盧”。後來他用“節節敗退”來描述自己的這段教學經歷。

    別捨近求遠讓城市裡老師到偏僻的農村來支教了。農村這麼大,人才還是有的,提高教師待遇,留住優秀教師在農村紮根就好了。如果更進一步,倒是可以讓已經離開故土的優秀教師重新回到家鄉來,畢竟這裡有他們的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965年農曆6月18日生的男性運氣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