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時尚育兒圈子

    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逐漸發展,凡事以滿足“自我利益”為出發點的現象日趨頻繁,動不動就“我”字當頭:這是我的,這個我要的……對於兩三歲的孩子來說,這種情況雖屬正常,但若隨年齡增長,卻一直跳不出這“小我”的圈子,必定影響今後人際交往能力和孩子親社會性的發展。那麼,究竟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在“自我”的良性軌道上發展呢?來聽聽本期專家是怎麼說的吧!

    延遲滿足

    讓孩子學會思考“我要的”未必“真需要”“小我”的一大表現是:經常說“我要……”,這也是讓很多家長倍感頭痛的問題。相信大家都聽過延遲滿足這個著名的心理學術語,有的家長透過自己主觀摸索,採取了拖延戰術,比如承諾過會給你,下週給你買。記住,不要輕易下承諾,如果不兌現會給孩子造成人際不信任感,直接影響親子關係。

    其實,孩子要東西的時候恰恰是鍛鍊思考能力的好時機。當孩子需要一件玩具或者衣服的時候,他的內心充滿了渴望,他的大腦猶如箭在弦上,你如果多問他幾個問題,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你能跟我說說它是什麼樣的嗎?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的?你拿它來做什麼呢?”不要以為這種天真姿態很傻,孩子們可是認真對待的。

    所以往往在詢問兩三個問題之後他會發現也許他並不是那麼需要這個東西,最終主動放棄。請記住那句話,滿足永遠是有條件的,而愛是無條件的。

  • 2 # 大話精神

    自我意識越強孩子的反抗性越強,孩子出現強烈的反抗並不是壞事,所以家長不要慌,據研究實驗統計越是反抗性強的孩子,他們在將來越能發展成人格健全的人,而反抗性弱或者沒有反抗的孩子發展成平庸人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兩歲孩子正是學習成長的重要階段,在這個時候家長應該以身作則,切記不要發脾氣,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很多習慣動作都是模仿父母。很多時候,孩子的壞脾氣是從爸爸媽媽那裡學的,從心裡面接受"自我意識強反抗性越強"的觀念,千萬不能以暴制暴,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為孩子做好榜樣,教給孩子正確的應對方式。也要無條件的尊重,接納,理解孩子,用商量的語氣讓孩子做出選擇,讓孩子充分體驗到自己做主的感覺,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多給自己和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等孩子慢慢長大。

  • 3 # 妮妮Mammy育兒諮詢師

    首先你要把自己和他放在平等的地平線上,平視著他的眼睛和他說,媽媽只是擔心你的安全,媽媽想守護在你的身邊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的幫助你,而且要對他的表現表達出特別的開心,帽子必須他自己撿起來,你也要去誇獎他,不過需要讓他知道別人幫忙的樂趣,可以和爸爸一起在他面前做一些幫助別人的遊戲,比喻媽媽做不了的事情需要爸爸幫忙的事情都可以。對孩子不能強制性。

  • 4 # 袋鼠讀書

    這應該屬於孩子的秩序敏感期表現。

    孩子成長的過程會經歷各種不同的敏感期,如語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運動探索敏感期,社交敏感期,小物體敏感期,感覺學習敏感期,等等。如果這一時期,孩子的需求得到滿足,敏感期就會順利度過,在這一時期內學會的技能和能力就會得到加強。反之,欠缺的就會留下遺憾。

    家長需要提前瞭解不同兒童發展階段的敏感期特徵,幫著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

    1.接納孩子。這一階段的孩子,可能會比較固執,有時候會與家長對著幹。需要家長的耐心和等待,不要太過關注,這是孩子的必經階段。

    2.不要強行制止、糾正孩子,更不要打罵孩子。有的家長認為不能慣著孩子,治他幾次就好了,其實,這樣的處理可能會得不償失。孩子表面順從了家長,內心卻已經種下了叛逆的種子。

    3.儘量滿足孩子。孩子的要求是內心的感受和需求,只要不過分,家長就配合孩子,儘量滿足他的要求。

    對秩序的追求,是孩子理解自己和世界的關係,建立內在規則意識和形成良好的秩序感的基礎。家長應該抓住這一時期,幫助孩子更快更好的成長。

  • 5 # 育兒網

    兒童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兒童作為社會一份子,也有自己的心理活動和主觀想法。據調查,家庭因素是造成兒童心理問題的首要因素。

    1.家庭教養

    (1)採用民主式的管教,孩子容易形成獨立、大膽的性格,善於與人協作和思考能力。

    (2)父母的教育太嚴厲,常打罵孩子,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孩子,通常性格倔強、冷酷、缺乏自信心;

    (3)父母太溺愛孩子,孩子就會缺乏獨立性,習慣依賴旁人,變得任性、自私。

    (4)父母過於保護孩子,事無大小都幫孩子完成,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處事被動,不善於社交。

    (5)父母教育孩子要口徑一致,切勿一人一個說法,否則易讓孩子形成很強的警惕性,以至於兩面討好,學會說謊、投機取巧。

    2.家庭氣氛

    家庭和睦利於孩子積極性格養成。相反,若父母二人常常爭吵、猜忌,甚至關係破裂,這種情況下孩子的犯罪率較高。

    3.家庭結構

    調查發現,孩子適合生活在兩代人的家庭結構中,即與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在這種家庭結構下成長的孩子,更有好奇心,更愛勞動,心態也會更好。因為,如果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期生活在一起,很容易被溺愛。

    4.家庭地位

    受中國現實國情影響,獨生子女佔比較大。獨生子女容易自私、任性,所以家長要從小在這方面有意識的培養教育孩子。

    成年人非常容易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特別是對一些看起來聽話,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很放心,其實,心理是否健康不能被表面現象迷惑。對於這些孩子,家長更應該尋找解決他們心理上的不健康因素,阻止其繼續惡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社會上說真話的人有時會受到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