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856348852724

    這個跟人體對溫度的感知沒啥關係,只跟有機物被溫度影響的特性有關。

    基本原理是:溫度越高,微觀粒子就越具有更強的能量,也就會表現得更活潑,更不容易維持原有的化學結構。其實這種溫度越高物質越活潑的情況我們從宏觀上也能感受到,就像岩石本來是不會運動的固體,但溫度很高時它就會變成岩漿,從而流動起來。

    打個比喻,在微觀層面上,組成蛋白質等有機物的原子,就像一匹匹駿馬,本來被化學鍵這條繩子約束著,只能老老實實呆在原地做好本職工作,維持蛋白質的結構完整和生物活性。可是溫度一提高,這些駿馬就像吃了興奮劑和大力丸,一下子就擁有了掙脫繩子的力量,只要有那麼幾個關鍵部位的化學鍵被掙脫斷裂,整個蛋白質就散架了,這就是所謂蛋白質變性,對嘴裡的舌頭和黏膜來說,這種不可逆轉的高溫傷害俗稱“熟了”或者“半熟了”……而且這個過程可以發生得非常快,如果是開水,那接觸瞬間就能燙熟一大片肉……

    而依然用馬來比喻,寒冷對組成蛋白質的原子來說,只會讓它們更加沒力氣掙脫化學鍵這個繩子,因此寒冷本身並不會破壞有機物的結構,也正是因為這樣,冷凍精子過了很多年之後解凍也依然可以讓人成功受孕。但是為什麼依然還是有凍傷這個說法呢?事實上,人類的那些凍傷都不是因為細胞的蛋白質有機物部分出問題,而是身體裡的水在結冰過程中產生銳利冰結晶體刺傷細胞膜,或者水結冰體積膨脹,撐破細胞膜造成的。而眾所周知,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度左右,僅僅是剛好達到冰點而已,就算冰塊內部溫度更低,也低不了多少,加上環境溫度較高,幾乎不可能繼續結冰了,所以要靠喝冰水讓嘴裡的細胞結冰從而誘發凍傷是很難的。

    因此人類對60度的熱水承受力較弱,而對冰水卻不怎麼在乎。

    附帶說一下,其實科學家在高溫泉水和海底熱泉口中也發現過活著的耐高溫細菌,這些細菌之所以在高溫下也不會被燙死或燙傷,是因為有機結構特殊,微觀層面上有不少額外的化學鍵來強化自身DNA和氨基酸,穩定其立體結構。就像我們還在用一根細繩子去束縛馬兒時,人家用的是好幾根韁繩從四面八方把馬固定得死死的,因此他家的馬就沒那麼容易脫韁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告訴我一些外國的特殊節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