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俚言雜談

    不記得是哪一集了,對我觸動最大的是,長津湖之戰。徹骨的嚴寒,單薄的衣衫,志願軍將士們的表現,英勇而壯烈!

    長津湖之戰,異常慘烈

    抗美援朝戰爭,按照西方的軍事理論,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我軍裝備落後,後勤補給困難,反觀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儼然已經武裝到牙齒了。

    我外婆家在丹東。據我母親回憶,當時,北韓人民軍的後備兵員,只能在中國境內訓練。這些戰士,基本上,吃糠咽菜,僅僅穿一身棉衣禦寒而已。我母親這幫女學生,積極報名參軍(戰地護士)。後來,就算是在後方的野戰醫院,也時有傷亡。

    當時,我軍防空的壓力最大。因為,美軍一度佔據了絕對的空中優勢。在後勤方面,部隊奔赴前線,傷病員後撤,物資給養的輸送,都離不開公路和鐵路的運輸。所以,美軍重點轟炸我們的後勤運輸線。據統計,汽車兵和鐵道兵的人員損失,不亞於戰鬥第一線。

    不打無準備之仗,是戰爭的法則。那麼,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打還是不打?對此,志願軍給出了明確的回答。長津湖之戰,雖然,我軍因凍餓減員嚴重,不過,戰鬥意志沒有垮下來。這才是我們克敵制勝的最有力的武器。

    士兵的命不是命?這些疑問,都是事後諸葛亮。在極度惡劣的情況下,如果不打,後續的損失,要如何衡量呢?今天,對一場慘烈的戰役的檢討,不能離開當時的客觀環境和戰場形勢。否則,就很難客觀和公正啦。

    去年春節,我回去看望父母。在幹休所食堂,一對年已90歲的老夫妻,經常坐在我家父母旁邊的位置上。老爺爺是廣東人,矍鑠健談;老奶奶是上海人,慈眉善目。他們早已度過了金婚,他們相知、相識於北韓戰場。

    大家聊起來在北韓時的往事,老爺爺就收不住了。他說,有一次,他帶隊包了美軍的餃子。在審訊俘虜的時候,發現那些人高馬大的美國大兵,每人都帶著幾個北韓的大銅碗。問他們為什麼?美軍俘虜說,這些碗是用金子做的。

    哈哈哈,大家都被逗笑了。這就是那一代的中國軍人,獨有的樂觀主義精神。透過志願軍將士的勇敢無畏,我們也能認識到一個道理,偉大的華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才能把自己的想法變成現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