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動漫小迷妹兒

    多形性腺瘤是大、小涎腺中佔首位的良性腫瘤,根據國內外很多研究報道表明:多形性腺瘤佔所有腮腺腫瘤的60%~70%;佔所有頜下腺腫瘤的40%~60%,而舌下腺則極少見。患者年齡以30~50歲居多,20歲以下者少見。據美國陸軍病理研究所資料,在4911例有詳細年齡記載的病例中,10歲以下者僅佔1%,20歲以下者僅佔5.9%。女性稍多於男性。

    多形性腺瘤臨床呈現無痛、緩慢性生長腫塊,絕大多數系無意中發現,因此很難確切斷定腫瘤生長的起始期。若從發現日計算起,時間短者數日或數週,長者數年或數十年。現今以發現後3~5年,緩慢生長增大並經抗感染治療無效為主訴就診者居多。腮腺發生的多形性腺瘤多以耳垂為中心生長,腫瘤小者觸診表面光滑並具明顯的活動度,稍大者(直徑在3cm以上)可捫及表面不光滑的小結節;巨大者則可見腫瘤表面面板凹凸不平,呈明顯的結節突起。面神經功能,即使瘤體巨大也不受影響。約10%腮腺多形性腺瘤發生於面神經深面,即通稱的腮腺深葉組織,偶有咽部異物感而就診或系常規體檢時發現軟顎膨隆,進一步檢查後才確認的。深葉腫瘤即使體積巨大也不影響開口。

    小涎腺多形性腺瘤最常見的發生部位是一側硬顎後部、軟硬顎交界處。據解剖學研究此處是小涎腺最密集的部位,而在兩側前磨牙連線以前的硬顎黏膜下無腺組織。我院89例小涎腺多形性腺瘤中,顎部者74例,佔83.1%;其次為頰及上唇部。Waldron等分析426例小涎腺腫瘤,發生於顎部者佔54%;上唇佔18%;頰黏膜下佔11%。頰黏膜下和唇部者腫瘤一般在1~3cm直徑,活動。但發生於顎部者無論其大小,觸診腫物較硬,活動性小甚至不活動。這是因為腺體位於黏膜下直接和骨膜相連的纖維組織間隔中,一旦腺體發生腫瘤則由於這些纖維組織的限制而使其動度受限。硬顎黏膜較厚且韌,也是不易捫及動度的因素。腫瘤表面黏膜完整,顏色正常。但若黏膜受壓變薄則呈淺藍色,觸診腫物較軟。若適為腫瘤囊性變部分則可捫及波動感。

    腮腺或頜下腺複發性多形性腺瘤表現為術區皮下1個或多個結節、串珠或呈葡萄狀,小者如綠豆粒樣,大者如黃豆或更大。單個或彼此分開的多發灶,腫塊常可活動,但大多數因區域性瘢痕的關係,動度甚微或隨瘢痕組織一起整塊組織活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事故的預防與控制,安全技術對策著重解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