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60532819291

    有以下幾種情況,您可作為參考!

    1、調運苗種過程中產生的擦傷,但是這種可能性比較小,因為擦傷通常情況是片狀或塊狀,而不是點狀;

    2、出血病,判斷標準:除了身上的紅點之外,鰓蓋也有出血的症狀

    病原體:呼腸孤病毒,病毒繁殖溫度20-35℃,最適繁殖溫度30℃左右。

    症狀:體表暗黑而略帶紅色,皮下和肌肉有出血現象,口腔、上下顎、頭頂和眼眶周圍充血,甚至眼球突出,鰓蓋、鰭條周圍也充血,肌肉呈點狀或帶狀出血,嚴重時全身肌肉呈現鮮紅色。有時有腹水,腸道無食物、充血但不糜爛,診斷時,須全面觀察病魚體內外器官和組織的出血症狀。

    流行危害:該病是目前草魚飼養階段危害最大的一種傳染性疾病,流行於全國各漁業養殖地區,流行季節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水溫27℃以上時。

    防治技術:(1)用生石灰徹底清塘,可減少傳染機會。

    (2)外用12%的二氧化氯或黑旋風全池潑灑。

    (3)內服出血康泰、維生素C一起投餵。

    3、錨頭蚤病

    病原體:是由甲殼動物引起的體表病,常見的是寄生於鰱魚、鱅魚、團頭魴和鯽魚體表、口腔的多型錨頭蚤。此蟲體大而細長,肉眼可見。

    症狀:錨頭蚤以頭胸部插進寄主的肌肉或鱗片下,而部分胸腹部缺裸露在魚體外面,病魚體表可見裸露的錨頭蚤蟲體,其形狀似針,又稱“針蟲病”。寄生部位周圍細胞發炎紅腫,並有溢血而出現的紅斑,發病初期病魚焦躁不安,食慾減退,繼而體質逐漸消瘦,行動遲緩,終至死亡。

    流行危害:此病全國各地均有發生,水溫12-33℃時,成蟲可產卵繁殖。最適水溫為20-25℃。

    您仔細閱讀後,和自己鯽魚的症狀進行決定是否還能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午吃什麼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