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奇澤86354824
-
2 # 鏡心談心
砍價,從表面上來,是一種消費習慣;從深層來看,其實是人們的一種常見心態,叫做:落差心理效應。
落差心理效應,簡單來解釋,就是你在意的並不是那個真實的數量有多少,你在意的是一種“更多”的感覺。這個效應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一種是擁有的時候,希望多多益善;一種是付出的時候,希望越少越好。所以,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表現為,總是不滿意自己的收入情況,覺得應該再多一點,再高一點;我們買東西的時候,總是覺得它貴,希望它再便宜一點,再低一點。其實,你並不是在意那個具體的“量”是多少,你只是希望自己能夠佔有“更多”利益。
在落差心理效應的影響下,人們會很少覺得滿足,如果不能得到更多利益,更多實惠,就會心理不平衡。所以,你要為了幾塊錢、幾毛錢去爭,其實,你並不差這個錢,你差的是一個心理平衡感。
知道了這個效應,我們就要在生活中去運用它。每當自己因為不能得到“更多”而心理不平衡的時候,就告訴自己:我又被落差效應影響了,我應該知足,只要我得到的已經是可以達到我需求的,我就知足;只要這個價格在我心理可以承受的範圍內,我就接受,這樣,你會更多快樂,更多灑脫。
不可一概而論。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女性要比男性習慣砍價,這是因為性格和生活造成的,一般女性都事無鉅細的照顧著整個家庭,所以比較精打細算,更會有一種砍價的潛意識。
很多時候,是否砍價大多是由賣方市場決定的,比如最初的淘寶,那時候上面賣的商品大家都知道是可以砍價的,老闆也預留了買家的砍價區間,哪怕是隨口問一下,老闆都會給你一定的優惠,這就形成了一種消費需求,慢慢的時間長了,這種消費需求就變成了一種心理習慣,淘寶賣家就全部都是一口價,所有的優惠也都開始規範化,買家砍價的意識就開始淡化了,現在,我覺得大多數買家應該都和我差不多,見到喜歡的就直接下單、付款,然後就是等著收貨,連賣家的訂單確認都懶得確認,這樣購物就更加方便快捷,像現在這種淘寶環境下再砍價的就是心理習慣比較不容易改的了。
所以,砍價是市場環境造成的,市場環境是可砍價的,那麼這種消費需求漸漸就會形成心理習慣,如果沒有這種市場環境,大家也就不會產生砍價的心理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