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bis型驅逐艦共建造了七十艘,是蘇聯戰後建造數量最多的火炮驅逐艦,它是在30K型驅逐艦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就在30K型驅逐艦建造的同時,第二代30型驅逐艦的設計工作也同時緊張的展開,這就是30bis型驅逐艦。該艦設計於1947年得到蘇聯部長會議批准,1949年12月21日首制艦加入蘇聯紅海軍現役。
與30K型驅逐艦相比,30bis型的變化不大,在設計上參考了納粹德國的“納爾維克”級驅逐艦,鍋爐更換為KV-30型鍋爐,發電裝置及主動力裝置沿用了30K型驅逐艦的同型產品。完全保持了第一代30K型驅逐艦所用的武器,但對電子裝置進行了更新換代,例如換用了新的“艦旗-1M4”型對空搜尋雷達、增設了一套“繪圖板”資訊化指揮系統並配套有“火炬”敵我識別儀。在艦體上對原設計進行了修改,艦體加長了2.5米,加寬了1米,以提高穩性;採用焊接技術建造艦體等多項改進。在武備上,只是增加了一門單管37毫米70-K式艦用高射機關炮,使全艦37毫米艦用高射機關炮增加到7門,併為防空火炮配套了三角旗型防空火炮火控雷達。標準排水量2325噸,正常排水量2700噸,滿載排水量3075噸,航速35.5節,續航力3500海里/14.9節,自持力10晝夜;主動力裝置功率提升至30000馬力;蘇聯紅海軍對於其整體效能還是感到滿意的,屬於物美價廉又好用的驅逐艦,所以建造數量才達到了70艘。
客觀的說,30bis型繼承了7型驅逐艦一貫重視對海攻擊,輕視對空防禦的傳統。雖說採用了雷達防空火控系統和威力更強的雙聯裝85毫米艦用高射炮,其整體防空效能較7型驅逐艦有較大提高,但是與同時代的美製驅逐艦相比,依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戰時需要面對美國艦載航空兵恐怖的實力時,這種程度的防空火力是遠遠不夠的。
30bis型驅逐艦共建造了七十艘,是蘇聯戰後建造數量最多的火炮驅逐艦,它是在30K型驅逐艦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就在30K型驅逐艦建造的同時,第二代30型驅逐艦的設計工作也同時緊張的展開,這就是30bis型驅逐艦。該艦設計於1947年得到蘇聯部長會議批准,1949年12月21日首制艦加入蘇聯紅海軍現役。
與30K型驅逐艦相比,30bis型的變化不大,在設計上參考了納粹德國的“納爾維克”級驅逐艦,鍋爐更換為KV-30型鍋爐,發電裝置及主動力裝置沿用了30K型驅逐艦的同型產品。完全保持了第一代30K型驅逐艦所用的武器,但對電子裝置進行了更新換代,例如換用了新的“艦旗-1M4”型對空搜尋雷達、增設了一套“繪圖板”資訊化指揮系統並配套有“火炬”敵我識別儀。在艦體上對原設計進行了修改,艦體加長了2.5米,加寬了1米,以提高穩性;採用焊接技術建造艦體等多項改進。在武備上,只是增加了一門單管37毫米70-K式艦用高射機關炮,使全艦37毫米艦用高射機關炮增加到7門,併為防空火炮配套了三角旗型防空火炮火控雷達。標準排水量2325噸,正常排水量2700噸,滿載排水量3075噸,航速35.5節,續航力3500海里/14.9節,自持力10晝夜;主動力裝置功率提升至30000馬力;蘇聯紅海軍對於其整體效能還是感到滿意的,屬於物美價廉又好用的驅逐艦,所以建造數量才達到了70艘。
客觀的說,30bis型繼承了7型驅逐艦一貫重視對海攻擊,輕視對空防禦的傳統。雖說採用了雷達防空火控系統和威力更強的雙聯裝85毫米艦用高射炮,其整體防空效能較7型驅逐艦有較大提高,但是與同時代的美製驅逐艦相比,依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戰時需要面對美國艦載航空兵恐怖的實力時,這種程度的防空火力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