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軟萌小兔嘰

    古人云:“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此謂之醫道”,作為醫者,需心懷天下百姓,悲天憫人,治療病痛。在中國古代就提出醫學必須關注人本身,要求醫者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就說過:“醫之為道,君子用之於衛生,而推之以濟世,故稱仁術”,明確指出醫只有為君子所用,發揮其濟世之功,才合乎道義的要求。大醫孫思邈著《大醫精誠》,其內曰:“人命至貴,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又曰:“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孫思邈認為,人命貴逾千金,必須高度重視人的生命與健康;作為一名醫者,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處處為病人著想,不僅需要廣泛深入探究醫學原理,“精”於高超的醫術,“誠”於高尚的品德,具有一顆慈悲同情之心,具備普救眾生之仁愛情懷“若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不避忌艱難困苦,亦不得瞻顧後,自慮吉凶,全心全意地去救護病人,方能稱之為大醫。解人之痛,暖人之心,人沒有高貴低賤之分,無論其身份地位如何,平等待之,不卑不亢,“見彼苦惱,若己有之”,全身心地為病人著想。中華民族在五千年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其中醫學文化源遠流長,從古至今,德行建設一直被醫學家所注重。醫者仁心更是中國國醫的的寶貴傳統。先人重德,也常用劍膽琴心、懸壺濟世來讚美醫師。醫者,擔負著“上以療君親之族,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之重任,“上以治民,下以治身”,運用護診技術和同情關懷之心治療疾病,去除病痛,照顧病患,治癒受損的身體機能,撫平人們受傷的心靈,“使百姓無病,上下和親,德澤下流,子孫無憂”。古往今來,無數的大醫踐行者懸壺濟世的理想。古人已逝,今人尚痴。當步入神聖醫學學府的時刻,我們以自己的靈魂莊嚴起誓,對歷代醫魂宣誓,銘記“性命相托”的重任。作為醫者,我們承載著沉重的責任,患者以健康、性命相托,我們誠惶誠恐,如履薄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朱瞻基為何生子那麼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