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261853795704

    因為禮貌是主動輸出的善意,為避免不必要的衝突。 如果沒有任何表示,把惡意個體當成善意個體是一種高風險行為。所以在沒有任何根據的情況下,預設“陌生人是惡意的”是一種相對穩妥的選擇——即使善意個體多於惡意個體。 很多社會行為都遵循這個原則,比如你不會把你的賬號密碼公開,比如你房子要鎖門。 而“禮貌”是一種低成本的善意輸出,一種不侵犯的宣告,一種透過更和平的方式交流的意願表達。這種表達規範化以便更容易的識別,就是“禮貌”、“禮儀”了。禮貌不僅僅是一種個人素質,更重要的是一種社交能力。

  • 2 # 使用者2151701896967

    禮貌是博愛的花朵。不講禮貌的人談不上有博愛思想。 禮貌不用花錢,卻能贏得一切。 禮貌和教養對於裝飾人類或其他一切優良品質和天資,都是必不可少的。 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 人的潛意識裡可能都渴求別人的尊重和讚賞, 於是產生了禮貌。 中國是世界聞名的禮儀之邦,“禮”是中國文化的突出精神,也是中國古代倫理思想的基本概念之一。好禮、有禮、注重禮儀是華人立身處世的重要美德。 中國文化認為,禮是人與動物相區別的標誌。“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儀也。”(《禮記·冠義》)禮是治國安邦的根本。“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剩後嗣者也。”(《左傳·隱公十五年》)禮同時又是立身之本和區分人格高低的標準。《詩經》言:“人而無禮,胡不遺死?”孔子說:“不學禮,無以亙。”中國倫理文化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禮儀文化”。“禮”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之一。作為道德規範,它的內容比較複雜。作為倫理制度和倫理秩序,謂“禮制”、“禮教”;作為待人接物的形式,謂“禮節”、“禮儀”;作為個體修養涵養,謂“禮貌”;用於處理與他人的關係,謂“禮讓”。 “禮”根源於人的恭敬之心,辭讓之心,出於對長輩,對道德準則的恭敬和對兄弟朋友的辭讓之情。作為一種倫理制度,“禮教”在歷史上曾起過消極的作用;但作為道德修養和文明的象徵,禮貌、禮讓、禮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禮貌具有歷史的繼承性和發展性,因民族、性別、長幼差別而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麂是幾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