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237634906850

    先說結論泡腳幾分鐘之後,水盆上方的水降溫慢,下面水降溫快,這個溫差足夠被我們的大腦感知,所以一旦攪動,強制交換上下層水的熱量,你原先泡在涼水部分的腳就覺得變熱了。當你的腳特別涼的時候,剛放進去的時候,會快速給熱水降溫,會使得水不是那麼燙,所以在開始感受強烈針刺般的熱刺激之後很快就會適應過來。因為一則水溫的確下降了,腳的溫度上升後,溫差也變小了,更主要的是腳已經知道了自己在一盆不那麼危險的熱水裡的事實,主動鈍化了感受器。你的腳的溫度低於水溫,而腳的血液流動帶走了熱量,因此你泡腳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給腳周圍液體降溫直到與腳溫接近的過程。水多的情況下泡了一會之後,可以明顯發現腳靠近水面的面板更加紅,感覺也更燙(當然和腳底的皮厚有一定關係,但是你如果讓兩隻腳在不同高度測試的話是可以明顯感覺到水錶面的溫度是偏高的),我們都知道水,只要腳不動,經過低溫的腳降溫的水是降到底部的,高溫的水則會自然留在上方,實際上我們知道只有腳周圍很小部分的水進行了對流的交換。(冷熱水交界處的視線變化還是很明顯的(僅僅對觀測不是很嚴謹的情況下)人體溫度37左右,冬天腳的溫度25-27度,泡腳之後腳的溫度我沒量過,估計在37度左右,水溫其實在50-60已經滿燙了(在此提醒一下,兩者溫差太大會帶來心臟的過重負荷刺激)這個溫差其實還不足以讓冷熱水產生快速的對流。而如果此時靠傳導而來的少量熱量加上小範圍的低速對流帶來的熱量少於腳帶走的熱量的時候,我們就能感受下冷上熱的洗腳水了,這是攪動水,靠近盆底的腳自然就覺得變熱了。關於熱水流動會讓人覺得更熱的說法我是支援的,但是相比水的溫差而言,這個觀點不那麼主要,因為我們的感受器需要在瞬間評價這個溫度是不是危險(就是所謂是不是燙),而更長時間尺度內的溫度上升則是另外一種平衡感知機制了。ps孩子在洗腳的時候和我討論過這個問題,然後我們得出了這個結論,最後我建議怕燙的他用毛巾把自己的腳裹起來,尤其是靠近水面的那圈腳脖子,這樣攪動的時候,水溫的變化就會不那麼劇烈,泡腳的時候也會更加舒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閏月一般是幾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