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nbcxs

    上午10點至11點是巳時,巳時(sì shí),指上午9時至中午11時。中國傳統計時單位。把一晝夜平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小時。十二個時辰分別以地支為名稱,從半夜起算,半夜十一點到一點是子時,中午十一點到一點是午時。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一、時辰來歷:古代勞動人民最初描述時間主要參照顯而易見的天象、動物生物鐘和日常作息,比如雞鳴、平旦、朝食、日中、人定等,後來逐漸改用授時裝置讀數來描述,後來也逐漸給這些授時裝置讀數配上了五行。比如,給甲乙兩字配上木(4:48-9:36)、給丙丁兩字配上火(9:36-14:24)、給戊己兩字配上給土(14:24-19:12)、給庚辛兩字配上金(19:12-24:00)、給壬癸兩個字配上水(0:00-4:48)。這些附會並無實際意義。二、其他時辰【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臺北時間01時至03時)。【寅時】平旦,又名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臺北時間03時至05時)。【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臺北時間05時至07時)。【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代華人民“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臺北時間07時至09時)。【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臺北時間09 時至11時)。【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臺北時間11時至13時)。【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臺北時間13時至15時)。【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臺北時間15時至17時)。【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臺北時間17時至19時)。【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臺北時間19時至21時)。【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臺北時間21時至23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25釐米高的薄鐵皮做小龍蝦塘的防逃網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