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EE意牌

    想要控制藻類生長我們需要了解一下每種藻類的特性。

    1.底棲矽藻:褐色的一層膜很容易擦掉。它只是看起來比較髒,並沒有害,有些魚在飢餓的時候會去吃。

    2.膜狀綠色藻:這種藻類被大家稱為綠苔,這種綠藻長勢很快,而且附著力非常強,時間長了嫩綠色變成老綠色,也不容易擦掉,而且會腐爛腐爛後會影響水質,這類藻要及時處理。

    3.點狀綠藻:在缸壁上長了一點點的綠斑,一開始是深綠色,時間久了會變成黑色,而且會長出黑絲來。這種藻常和膜狀綠色藻和黑毛藻長在一起,很不好看。

    4.黑毛藻:魚友們都討厭這個東西吧!長得很難看影響美觀,魚也不會吃。經常生在水溶的葉子上。如果缸壁清理的不頻繁黑毛藻就長得很長。

    5.青皮:光照強的時候,缸壁上會長出一層厚膜一樣的綠藻,時間久了會捲起來自動脫落。青皮屬於一種低等藍藻,富含膠質,魚不愛吃,蔓延得很快,爛藻後有很大的腥味,會汙染水質。

    6.絲狀藻:有時缸中會蔓延出成片的絲狀的藻類,單枝很細,在水中的時候肉眼幾乎看不到。但能看到凝結在上面的氣泡。這種絲狀的藻還會漂浮在水面上,要經常撈出才行。

    7.附著性短絨藻:附著性短絨藻不僅好看,而且有一定營養,其營養性僅次於綠水中的單胞藻類,而且因為柔軟密實,可以對魚起到保護作用,防止魚在缸壁上擦傷。

    藻類形成的原因

    在正常情況下我們水草缸中是不應該有藻類的,但是在引入新水草或者魚時,還有在放入沉木或石頭等裝飾物時,如果沒有清洗,就會引入藻類的孢子。另外,在餵食活餌時也可能帶入藻類的孢子,而水草缸的環境恰恰適合孢子的繁殖,所以出現了藻類的暴發。

    藻類生長的三大要素:水、光、氧

    1.當餵食過多或長期是老水而過濾設施又不好時,殘餌分解後造成水質的惡化,營養元素過剩,導致暴藻。

    2.一般受到太Sunny直射的水草缸,極易暴藻,這是許多朋友都有的經驗。

    3.水草種植量太小或者浮性水草較多,魚類數量也較多,這時氧氣會不足,藻類便旺盛繁殖起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在高中時代,有什麼難忘的愛情故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