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484034300502

    永遠生存。 “萬壽無疆”這個詞兒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在那個非常年代裡,億萬人曾狂熱地呼喊過。但是這個詞怎麼來的,最早是什麼含義,多數人不瞭解,我也不清楚。以前跟著老師或者書本讀《詩經》,興趣總被引導到《國風》部分,對《雅》、《頌》很少涉及。後來讀多了,偶爾翻到後面,發現《小雅》部分這個詞的使用率頗高。 《楚茨》中,“孝孫有慶,報以介福,萬壽無疆!”祭祀祖先神靈時祈福的句子,不算什麼稀奇。《信南山》中,“先祖是皇,報以介福,萬壽無疆。”同樣是講在祭祀時,扮演祖先的那個身子前往接受祭奠的酒食,有來有往,祖先將因此賜福給我們,保佑我們。這個也是再說不出什麼。 《莆田》一首也是“報以介福,萬壽無疆”,沒有一點新鮮。那麼,我們能從中間發現什麼呢?我們發現呼喊“萬壽無疆”時的環境特色,也就是說,不僅僅是在祭祀時使用這個詞,更重要的是必須在祭祀中明確讚頌了天、地、人和諧統一的良好關係時,才使用這個詞。 《楚茨》中,土地、農事、勞動、豐收、祭禮、神明以及祖先的神靈、生產、生活、生命,支援護佑生產、生活、生命的天地,所有這一切都是那麼親密和諧,這怎能不令人高呼祈禱“萬壽無疆”? 《信南山》是最早講土地整理的文字:綿延廣闊的南山的土地啊,是大禹治水的時候開闢治理的。將高原和窪地都整理得平平展展,曾孫就耕種在這裡。劃分田界治理溝渠,橫平豎直整治田畝。滿天的陰雨啊遮住了蒼穹,雪花飄落飛揚在天空,之後是濛濛細雨把春天的資訊傳達。上天已經降向下了充足的甘霖,土地潮溼滋潤,墒情很好,為百穀的生長創造了必要的基礎條件……然後是播種,然後是收穫,然後是祭祀土地神和穀神,當然還有先祖的靈魂。在虔誠欽敬的祭祀中,人透過祭祀程式的安排,證明了土地神和穀神都接受了人的獻祭,也就是同意了人的生活和生產的方式,這時候人就安心了,情不自禁地高呼一生“萬壽無疆”! 《莆田》的開始更像一曲土地詠歎調,遼闊無邊的那塊土地呀,每年收穫的糧食萬萬千千……講完耕種收穫這一程式以後,是個進入一個鄭重的議題——祭器中盛滿豐收的糧食,加上專門準備的犧牲那健壯的羊,用這些來供奉土地神和四方……然後就是那一套程式,最後——各種糧食樣樣豐收,這是最值得農婦高興和歡慶的事情,“報以介福,萬壽無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牛肉與瘦肉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