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和行書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字型結體上:
字型結體,章草的字型基本平正,大小几乎相等,字與字中間無牽連,比較好認。今草的字型大小參差,結字連慣。刪繁就簡,字的相同偏旁可以代表不同意義。結體逛放,竟嚴謹又自由。識字難度大。
而行書雖然也大小參差,但幅度沒有今草大。行書字型基本是在楷書的基礎上刪繁就簡,字型相對平正。結體非草非真。識字容易。
草書是早於楷書的書體,章草始於篆書向隸書演化的過程中,隸書對章草的影響大些,字型具隸書形式,字字區別,不相糾連;所以又把章草稱為草寫的隸書。章草的代表人物:漢代有史游、杜度、崔瑗、張芝、張旭、等人,三國有皇象、索靖等人。
草書筆畫省略,相互縈帶,便於快捷書寫,以符號代替偏旁部首,既具有法度的規範性,又具有極大的靈活性。是最善表達書者情感的書體。
行書: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它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筆勢不象草書那樣潦草,也不要求楷書那樣端正。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行書大約是在東漢末年產生的,行書是介於今草和楷書之間的一種字型,可以說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代表作最著名的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人以“龍跳天門,虎臥鳳閣”形容其字雄強俊秀,讚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唐顏真卿所書《祭侄稿》,寫得勁挺奔放,古人評之為“天下第二行書”。行書中帶有楷書或接近於楷書的稱為“行楷”,帶有草書或接近草書的則稱為“行草”。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暢達而腴潤。還有如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的趙孟俯(頫)、鮮于樞、康裡,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鐸,清代的何紹基等,都擅長行書或行草,有不少作品傳世。
草書和行書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字型結體上:
字型結體,章草的字型基本平正,大小几乎相等,字與字中間無牽連,比較好認。今草的字型大小參差,結字連慣。刪繁就簡,字的相同偏旁可以代表不同意義。結體逛放,竟嚴謹又自由。識字難度大。
而行書雖然也大小參差,但幅度沒有今草大。行書字型基本是在楷書的基礎上刪繁就簡,字型相對平正。結體非草非真。識字容易。
草書是早於楷書的書體,章草始於篆書向隸書演化的過程中,隸書對章草的影響大些,字型具隸書形式,字字區別,不相糾連;所以又把章草稱為草寫的隸書。章草的代表人物:漢代有史游、杜度、崔瑗、張芝、張旭、等人,三國有皇象、索靖等人。
草書筆畫省略,相互縈帶,便於快捷書寫,以符號代替偏旁部首,既具有法度的規範性,又具有極大的靈活性。是最善表達書者情感的書體。
行書: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它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筆勢不象草書那樣潦草,也不要求楷書那樣端正。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行書大約是在東漢末年產生的,行書是介於今草和楷書之間的一種字型,可以說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代表作最著名的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人以“龍跳天門,虎臥鳳閣”形容其字雄強俊秀,讚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唐顏真卿所書《祭侄稿》,寫得勁挺奔放,古人評之為“天下第二行書”。行書中帶有楷書或接近於楷書的稱為“行楷”,帶有草書或接近草書的則稱為“行草”。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暢達而腴潤。還有如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的趙孟俯(頫)、鮮于樞、康裡,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鐸,清代的何紹基等,都擅長行書或行草,有不少作品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