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287735182325
-
2 # pzyyo24296
蟬隸屬於同翅目蟬科。蟬的一生分為四個階段:從卵開始,卵孵化為幼蟲,幼蟲再變為蛹,蛹最後蛻化為成蟲——就是我們看到的蟬。蟬卵多產於樹木嫩枝皮下組織內,到第二年春夏,蟬卵才孵化出幼蟲來。幼蟲長大後爬出來,在草地或樹枝上脫去外殼,蛻皮羽化成蟬。等翅膀變硬,雄蟬就在樹枝上高唱“知了”,與雌蟬交配,交配產卵後不久就死去。 會鳴的蟬是雄蟬,它的發音器就在腹部,像蒙上了一層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動而發出聲音,由於鳴肌每秒能伸縮約一萬次,蓋板和鼓膜之間是空的,能起共鳴的作用,所以其鳴聲特別響亮。並且能輪流利用各種不同的聲調激昂高歌。雌蟬的樂器構造不完全,不能發聲,所以它是“啞巴蟬”。 蟬的成長,既是漫長的又是非常艱苦的。蟬的生命週期長達十幾年,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在蟬生命週期的四個階段中,除了最後一年的夏天以外,前三個階段都是蟄伏在地下。如果人們都能知道蟬十幾年才能來到世間“風光”一次,也便會覺得蟬鳴的珍貴了。 具體有13年也有17年。
蟬的幼蟲有前爪。用前爪挖洞。一下是查到的蟬的幼蟲怎麼到地下的 蟬的幼蟲生活在土中,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樹勢,使枝梢枯死,影響樹木生長。蚱蟬的幼蟲一生在土中生活。將要羽化時,於黃昏及夜間鑽出土表,爬到樹上,然後抓緊樹皮,蛻皮羽化。6月末,幼蟲開始羽化為成蟲,最長壽命長約60~70天。7月下旬,雌成蟲開始產卵,8月上、中旬為產卵盛期,卵多產在4~5毫米粗的枝梢上。雌成蟲產卵時,先用產卵器刺破樹皮,將產卵器插入枝條組織中,造成爪狀卵孔,然後產卵於木質部內。每個產卵孔有卵6~8粒。一個枝條上所布蟬卵,多者達90餘粒。此蟲嚴重發生地區,至秋末常見滿樹幹枯枝梢。所產的卵至次年6月中孵化。幼蟲孵出後,由枝上落於地面,隨即鑽入土中。幼蟲在土中生活若干年(北美洲東岸森林中的蟬幼蟲可在地下生活長達17年之久),共蛻皮5次。每當春暖時,幼蟲即向上移動,吸食植物根的汁液,秋去冬來時,則又深入土中,以避寒冷。幼齡幼蟲身體多為白色或黃色,很柔軟,額顯著膨大。老齡幼蟲身體較堅硬,黃褐色,翅芽非常發達,自頭頂至後胸背中央,有一道蛻皮線,為羽化成蟲時的開裂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