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觀上靈雲

    中醫並不認可“有效成分”,當然西醫也不認可“四氣五味”。

    從中醫角度看,辛味都有發散的作用,比如生大蒜芥末(辣根)大蔥桂枝都對感冒引起的鼻子不通氣有作用,只是程度不同,但是他們的成分卻不一致,可見“四氣五味”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 2 # 手機使用者59579435000

    “中藥”的療效主要源於“有效成分”,這是個不爭的事實。

    稍微留心一下即可發現。水煎是中藥的主流,最後服用的是藥湯,藥渣就扔了;各種藥酒,也是要把藥渣扔掉的。“水煎藥”、“泡藥酒”都是“有效成分”的提取過程。

    青蒿素、青黴素、黃連素等,是用現代科技方法提取的有效成分,比傳統中藥的提取方法更好一些而已。

    從中國傳統醫藥學的概念來看,根本就不存在“中藥”、“西藥”的區分,最多是在藥理的理解上有些差異罷了。

    在“中醫”與“西醫”之間,確實存在很多理論上的差別。“中醫”將人視為一個“整體”,以健康為目標,以防病、去病、自愈為治病的主要方法。“西醫”則自稱之為“循證醫學”,“見病治病”,結果是“永遠有治不完的病”,也有人稱之為“治表不治本”。用於“商業意識”的作梗,以及歷史因素的影響,“西醫”不接受“中醫”基本理論,“中醫”尚未融會貫通“西醫”技術。所以,就存在著“中醫”與“西醫”並存的尷尬局面。相信,“中醫”與“西醫”這兩個名詞,很快會在中國消失的。

  • 3 # 尤yHS

    四氣五味是識中藥的重要途徑,對於治療有一定參考價值,但決定治療效果的是中藥的有放成份!即藥種的功效。如辛溫功效、辛涼功效,補氣,補血等等功效!

  • 4 # 失敗一萬次

    藥的成分?中藥的成分?思考這類問題,中藥裡除了有效成分,還有更多的微量元素,人體需要的各類養分,那裡會是目前簡單化學能解釋的,多種藥物一起產生的複雜變化是目前化學就不可能逾越的,所有藥物為人減輕痛苦,副作用少就好,兩者相權,取其輕,這需要長期總結,上千年的總結,而不是廢除前人的總結,你有比前人更好的總結再來說淘汰前人的總結,沒有就將就用著吧,這證明你還不如前人。

  • 5 # 醫道之窗健康

    四氣五味與有效成分,功能性上存在著整體性與侷限性區別特色。

    二者各有各自的偏重與獨具獨特性。

    比較如下:

    一,中藥療法特色:

    1.以天然性,藥量整體偏大,且以大隊主勢、趨向為主升降出入制約法則。

    2.注重“氣陰陽五行”學說屬性之相制相成原則。

    3.充分發揮“整體觀念、辯證施治",制宜等施法用藥特色。

    4.生理生活功能性綜合利用與發揮等特色法則。

    6.特色特異性、差異性、精氣血神互生法則。

    四氣五味法則:是充分發揮四氣五味功能資訊屬性,以天地人、天然,陰陽,自身統一,或糾偏、制約,又與生理習性、自主平衡性特色的中醫用藥模式。

    二,“有效成份"用藥法則。

    “有效"法則,是以單一性,獨具性,制“敵”抗“邪"用藥模擬。綜合性上,是獨具“制邪"糾偏,較強優勢。

    “有效成分”法則,具較強“對抗"功能性。

    但,存在著較弱“天地人"化,及缺少或沒有陰陽,天然性,生理功能屬性自然自身統一性等特色。

    萬物遵循普遍性、特殊性與整體性、侷限性…法則、原則。

    本文為知識共享。

    如使用不用,概不負責,並保留相關法律事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季的問候日文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