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耕讀世家

    首先,年味是一種很高層次的社會性心理感受,它不同於一般的心理感受。不是說依賴什麼樣的東西不管是多麼難得或者多麼稀罕的東西而存在。這種高階心理感受很難說是因為擁有一個或幾個什麼吃的或者穿的東西就能擁有,或者其他什麼簡單的方式就能擁有。它必須基於一系列高階的複雜的文化層次活動才會擁有。

    其次,物質資源的相對豐富,人們對物質需求而得年味感或者幸福感已經降低。就像上面說的,年味這種高階心理體驗必須基於一定的物質基礎,但不僅僅依賴於物質基礎。就是說必須要有一些東西比如對聯啦,爆竹啦,以及一些因地方或者習俗不同而有的一些吃的或者喝的抑或是一些儀式性東西,但不是說有了這些東西就一定會有年味。

    然後,快餐文化的形成和推廣,讓人的心理體驗潛移默化地趨於形式化和表面化,導致年味這一高階的心理體驗慢慢缺失。大量的快餐文化的宣傳使人一方面對年味要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卻使人對年味體驗更趨於表面化而缺乏更高更細緻或者深入體驗,甚至說讓人不知道怎樣去體會年味才會體會出年味。所以人們都是按照媒體或者廣告裡的宣傳買來了這樣那樣的吃的、穿的、甚至用的抑或是別的地方或者文化風俗裡面東西和儀式但是人還是體會不到自己想象的年味。反而只有那些小孩子或者文化程度較低的和一些受到快餐文化薰陶少的人的年味體驗越來越高

    再有就是生活方式的改變導致人與人之間感情聯絡越來越表面化,也越來越少。比如工作地和生活地的長期分離,或者工作地的不斷變化、工作時間長期對生活體驗時間的擠壓導致人與人,人與自己的物質和人文環境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和越來越表面化進一步讓年味的這一高階體驗也無法深入或者難以深入。比如長期在外地工作不和父母或者親人生活在一起,生活方式等的差異就會讓雙方對一些體驗產生分離或者不同程度甚至相反感受。有些雖然生活在一起,由於工作時間的擠壓,和一些日常的共同生活活動的減少也會導致體驗的不同。

    最後還有就是文化自信的缺失是導致年味少根源。文化自信的缺失,讓自己對自己生活本身在認識上就缺乏一種認同感和幸福感,所以對包括年味在內的很多都缺乏獲得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體檢前幾個小時不能吃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