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若愚趣談
-
2 # 四十五度說
泵站的建設是為了讓水往高處流。因為南水北調工程沿線由於地勢的限制,比如南水北調工程經過黃河,地上懸河比地面高出十幾米,直流是不現實的,只能用泵站抽水加壓,讓水往高處流。
在古代沒有發明泵站之前,京杭大運和需要根據水系的自然流向進行河流流向改變的調整。京杭大運河聯通了五大水系,利用天然水資源和人工渠道相連通的方式形成水上運輸的大動脈。整個運河面臨主要的困難就是,各流域的海拔不一致,而水依靠地球重力只能往低處流。
先人的智慧是無窮的,他們在設計運河時候分段十分合理。運河通行的船隻透過燕埭水閘和複式水閘由低處提高到高處。對於那些海拔高的運河河段則引入海拔更高的水源,將整個運河水深確保到可以通行的位置。京杭大運河海拔最高處在山東,高出地面大約四十米,這在當時是運河貫通的難點。朱棣篡奪皇位之後,準備將明朝的首都從南京遷往北京。
遷都是一個興師動眾的工程,不僅有龐大的官僚機構還有每年需要從南部進貢的幾百萬糧食,大批的菱羅綢緞和茶葉日常用品。這給當時南北運輸出了一道大問題,運輸路線主要有三條一條是海上航線,一條是陸路,另一條是京杭大運河。明朝時期船舶的抗風浪能力有限,海運很容易翻船。陸地運輸不僅慢而且運輸量有限,最佳方案就是透過京杭大運河將這些物資運往北京。
明朝時期黃河泥沙淤積,必須疏通。當時接下這個任務的禮部尚書宋禮,是一個勤勤懇懇的好官。他不辭勞苦精心研究,將袁口這一段的運河向東遷移二十里,讓運河之水往高處流,不受黃河干擾,並且將河道拓寬挖深,增強了通航能力。
今天的南水北調工程,是將南方的水引到北方,由於南方取水地地勢較低,因此,不得不使用泵站進行提水。而古代開掘運河,不是為了將南方的水引到北方,而是為了航運,只要將各流域連通,船隻就可以順著開掘的運河將南方的物資運抵北方了,為了讓運河能夠相對平穩,就會選擇落差較小的地方開鑿,而行船的條件,並不要求水一定要從南往北流,因此,不需要往高處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