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之處:
二者都是以元宵燈節作為描寫物件,藉以寄託另外的思想感情。在表現方法上,都用了對比手法。
極寫元宵盛況,反襯出一位獨處於燈火稀落之處的孤高女子,藉以表現自己不同流俗的政治操守和高潔的人格。
用較多的筆墨來回憶“中州盛日”的元宵。抒發的是身世之感和家國之悲
比喻、白描、對比、渲染等
多方面的對比(今昔、他人與我、樂與悲)以樂寫哀等。
不同之處:
辛詞只直接對過去的元宵沒有牽涉,而李詞對今年的元宵的用筆方式與辛詞不同,並沒有真正突出其繁華場面,而用較多的筆墨來回憶“中州盛日”的元宵。
這主要是因為二者的立意不同。李詞所抒發的是家國之慨和身世之感,而辛詞則是表現了不同流俗的理想追求,從政治層面來說,是對朝廷奉行投降國策並由此帶來的政治現實的不滿,從而表現自己的政治操守和高潔的人格。在對比手法上,二者也有所不同,李詞除了今昔對比外,還從人與我、樂與悲等多方面進行對比,辛詞主要是將世俗與“那人”進行對比。
本詞表面極寫元宵節燈火輝煌、萬人徹夜狂歡的場面,諷刺南宋統治者只知沈醉於歌舞昇平,而不思復國。詞中繁華的景象,襯托出一位自憐幽獨,脫俗不群的美人形象,從中表現了詞人唯我獨醒,不隨波逐流的清高品格。
知識拓展:
李清照《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賞析: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共同之處:
二者都是以元宵燈節作為描寫物件,藉以寄託另外的思想感情。在表現方法上,都用了對比手法。
極寫元宵盛況,反襯出一位獨處於燈火稀落之處的孤高女子,藉以表現自己不同流俗的政治操守和高潔的人格。
用較多的筆墨來回憶“中州盛日”的元宵。抒發的是身世之感和家國之悲
比喻、白描、對比、渲染等
多方面的對比(今昔、他人與我、樂與悲)以樂寫哀等。
不同之處:
辛詞只直接對過去的元宵沒有牽涉,而李詞對今年的元宵的用筆方式與辛詞不同,並沒有真正突出其繁華場面,而用較多的筆墨來回憶“中州盛日”的元宵。
這主要是因為二者的立意不同。李詞所抒發的是家國之慨和身世之感,而辛詞則是表現了不同流俗的理想追求,從政治層面來說,是對朝廷奉行投降國策並由此帶來的政治現實的不滿,從而表現自己的政治操守和高潔的人格。在對比手法上,二者也有所不同,李詞除了今昔對比外,還從人與我、樂與悲等多方面進行對比,辛詞主要是將世俗與“那人”進行對比。
本詞表面極寫元宵節燈火輝煌、萬人徹夜狂歡的場面,諷刺南宋統治者只知沈醉於歌舞昇平,而不思復國。詞中繁華的景象,襯托出一位自憐幽獨,脫俗不群的美人形象,從中表現了詞人唯我獨醒,不隨波逐流的清高品格。
知識拓展:
李清照《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賞析: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