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個簡稱總被人誤解,為什麼要這麼簡稱呢?
11
回覆列表
  • 1 # 聆聽君

    例:

    (a)任何一個≥6之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奇質數之和。

    (b)任何一個≥9之奇數,都可以表示成不超過三個的奇質數之和。

    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差不多就是兩個奇質數加

  • 2 # 四時農諺

    因為1+1是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終極結論。

    這裡的“1+1”不是兩個自然數的相加,就像“王鐵蛋”不是一個鐵質的蛋一樣。是用通俗的語句,表達一個晦澀的概念,激起人們的好奇,讓人易於接受,便於傳播。

    哥德巴赫猜想被稱為:“數學王冠上的明珠”。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在給尤拉的信中提到:每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的和。尤拉在同年6月30日的回信中說他相信這個猜想,但他無法證明,這引起了許多數學家的興趣。

    自此以後,許多數學家或者也許數學愛好者投入證明大軍。後來發現,要直接證明這個結論是不可行的,人們想到了間接證明的辦法。

    1770年,華林將哥德巴赫猜想表述為:“每一個大於或等於9的奇數都是三個奇素數的和。”後來數學家們想到把偶數表為兩數之和,而每一個數又是若干素數之和,而每一個數又是若干素數之積。把命題“每一個大偶數可以表示為一個素因子個數不超過a個的數與另一個素因子不超過b個的數之和”計作“a+b”,那麼哥德巴赫猜想就是要證明“1+1”。國外的科學家先後證明了“2+3”“1+5”“1+4”等。

    需要強調的是:陳景潤證明的“1+2”不是“1+2=3”!

    事情是這樣的:在1965年5月,陳景潤髮表了他的論文《表達偶數表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2個素數的乘積之和》,成功證明了:“任何一個大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個素數與另一個素因子不超過2個的素數之和”,簡單稱之為“1+2”。這是目前最為接近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結論,國際上稱為“陳氏定理”。

    所以,哥德巴赫猜想的“1+1”與自然數之和“1+1=2”不同,後者表述自然規律,不需要證明!

    如果有人成功證明了“1+1”,正巧這個人又叫“王鐵蛋”,那麼這個證明就可以叫做“鐵蛋定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人民生活壓力主要來自哪些方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