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在後世小說,民間傳說,評書裡的歷史人物,其實和真實的形象是大相徑庭的。很多時候被老百姓痛罵的某某,其實歷史上不是這樣的人。你能列舉出十個嗎?
回覆列表
-
1 # 張永145632767
-
2 # 芃148669015
水滸傳裡的武大郎,本名武植,明朝人,是陽穀縣縣令,據考證他有1.8米!
商紂王,本人有勇有謀,治國安民!
劉備,歷史上,他是猛將,治軍嚴謹!而不是像三國裡那樣哭哭啼啼!
陳世美,他不是宋朝人,而是清朝人!
高俅,歷史上也沒有明確說明他誤國,
陳世美:這哥們太冤了。他本是清朝順治年間的一位官員,叫陳年穀,號熟美。為人方正,最討厭阿諛奉承,拉關係走後門,是個很傳統的耿介讀書人。偏偏他有個老鄉,是個很有才華的文人,和陳熟美頗有私交。於是想走後門託他辦點事,沒想到被陳熟美一口回絕,並且慷慨激昂地說了一通大道理,給這位老鄉好好上了一課。老鄉被弄個燒雞大窩脖,覺得很沒面子,懷恨在心。於是後來根據明清以來的民間傳說加以整理,特別是包公案的故事,寫成了一部戲劇,就是後來戲曲裡鍘美案的原始劇本。故事裡把忘恩負義,殺妻滅子的禽獸讀書人的男主角名字定為陳熟美。後來叫順嘴了,就成了陳世美。這哥們於是成了千古罵名的代名詞。可憐,可嘆!俗話說:寧得罪十個君子,不得罪一個小人。這就是活生生的教訓。
潘美:就是楊家將裡的大奸臣潘仁美的原型。潘美是北宋的開國功臣,兵法過人,能征善戰,北伐北漢,南下長江,覆滅南唐,為大宋江山立下不朽功勳。是宋太祖趙匡胤手下最得力的名將之一。更難的的是,潘美雖然功勞蓋世,但是並不驕橫跋扈,而是本分做人,踏實做事,口碑很好。宋太宗時,潘美,楊業率兵伐遼,宋太宗派宦官王憲監軍。王憲不懂打仗還強行指揮潘楊二人,導致戰局被動。楊業提出先撤軍休整,王憲大怒,指責楊業膽小。並派他去山谷內衝擊遼軍主力。楊業知道必敗,懇請王憲,潘美伏兵谷口接應。二人答應了。等到楊業兵敗,王憲畏敵如虎,提前跑路。潘美見眾寡懸殊,也只得撤軍。楊業敗到谷口,不見伏兵,只好拼死衝殺,最終被俘絕食而死。可以說王憲應對楊業之死負主要責任,潘美次要責任。但是到小說楊家將成書時,綜合南宋以來的民間故事,把潘美作為主要責任人加以鞭撻,並虛構了一系列陷害楊家將的醜事。從此潘美作為大奸臣遺臭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