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許多謙0768
-
2 # 職場今往
究其原因:
一是宋朝統治者在防禦上採取“守內虛外”的政策。把主要的武力用來制壓國內的抗民,重安內,輕外敵,邊防布兵如同虛設,足見國防意識薄弱;
二是武器裝備不抵西夏。西夏的冶鑄技術高超,又精於兵器製造,而宋朝的22萬馬軍,實為騎兵加步兵,中原之馬多不善戰,短兵相接弱不制強,一二良將終難抵遊牧烈軍;
三是宋朝長期忽視軍隊建設。文載見長而武道消沉,浮誇之風盛行,又加之奸人擋道,人心渙散,豈有不敗之理。
君見:一部《水滸傳》可讀一宋朝……
要說宋朝對西夏的戰爭,雖然有狄青這絕世猛將在時也贏過很多次,但光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這三次慘敗,就已經夠狼狽了,這三大慘敗每次都是全軍覆沒,多次交戰下來,損兵折將,喪師失地。
按理說北宋時期財政比較富裕,兵將還是比較多的,而西夏是個偏居政權,就那麼點人口,動員起來的兵也不多,敗在什麼地方呢? 有這麼三點,我們可以一起研究:
一是重文抑武。文臣才能在治國理財方面,武將才能就要用在治軍打仗方面,這兩方面不應該分個貴賤,可宋朝這點上做到了極致,當兵的臉上要刺字,而軍事將領則無法徹底掌控軍隊,他們的指揮行動基本都被不懂軍事的文官束縛著,戰場形勢是瞬息萬變的,指揮僵化的宋軍在進退靈活的西夏軍隊面前,就顯得比較被動。
二是情報不明,力量分散。宋軍雖多,但在不明戰場情況之下就喜歡兵分多路,而西夏軍隊情報工作做的比較到位,且力量集中,正面強攻不行就搞遊擊,戰術很靈活,其實這和第一點遙相呼應,宋軍僵化的行動就是外行指導內行的後果。
三是領導軟弱。除了一些領隊文官軟弱以外,宋朝皇帝大部分也不強硬,如景佑五年十一月,李元昊用賀表羞辱了宋仁宗,然而皇帝卻默不作聲;景德元年,遼軍南下,還沒打宋真宗在一干大臣的建議下就準備跑了,多虧了寇凖一力阻止,而就在勝利在望之時,宋真宗又一心求和,趕緊簽訂了澶淵之盟,讓遼國由敗轉勝。
有人說一隻老虎帶領一群綿羊可以打過一隻綿羊帶隊的一群老虎,就是這個道理,兩軍對壘,還沒打自己領導就先慫了,打起來自己能力再強周邊同伴卻束縛你手腳,不讓你發揮,這樣的軍隊再多百萬又豈能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