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有沒有可能存在XXX的可能,如果存在是什麼樣的,以什麼樣的方式存在”的提問方式其實一種科學假設,即可以“證偽”,而“證偽”通俗的意思就是“可以測量”,進一步說“測量”是所有科學得以實現的最為基礎的前提。例如很早以前,人們認為地球是平的,但透過環海就可以證明地球不是平的,這就是科學思維。
對比一下,如果說地球是一個大青蛙託舉起來的,但這個青蛙凡人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神體,它是存在的,只不過我們檢測不到它,那這就不屬於科學思維,這種觀點有智識的人是不會接受的。也就是說,如果測量不到,那我們就會說它是不存在的。
如果是由於技術原因,導致尚且無法測量,那也需要明確需要測量物件的定義。就拿該題目為例“人體能否千里傳音”,什麼叫“千里”?一千里、兩千裡、還是三千里,“傳音”是多少分貝的音。如果做實驗的話,我們就可以設定一個一千里、兩千裡、三千里的距離梯度,用同樣大小分貝的聲音在每個距離點讓被試接受訊號,例如用我們平時說話正常的聲量60分貝。讓受試者報告他們有沒有接收到聲音資訊。
但是題目裡又加了一個限制是“跟手機一樣”,說明我們還想知道除了聲音以外的其他資訊傳送方式,比如電磁波、心靈感應、電感測等,再排除電感測等有危險性不可用人體做實驗的因素之後,其他的因素也可用聲音的實驗思路進行驗證。
那麼照目前的統計驗證和實驗測量,“超能力”這種概念是不存在的,要獲得這種在統一的確認,是要求檢測物件的標準差達到5個標準差以上,即99.99994%。所以如果測量100個被試物件,有10個人的結果是具備超能力,那我們也會判定為,在這次實驗中是沒有檢測到超能力存在的證據的。
所以,按照這樣的思路來看,現實中,除了眼耳鼻舌身能接觸到外部訊號外,不存在能像手機那樣透過電磁波或其他訊號傳達的資訊。
這種透過精確定義,再嚴格實驗,最後統計的思維,是確保科學能代代相傳,不斷深入的基礎。而對於普通人來說,則是判斷某件事情的可靠性的非常好的思維方式。
這種“有沒有可能存在XXX的可能,如果存在是什麼樣的,以什麼樣的方式存在”的提問方式其實一種科學假設,即可以“證偽”,而“證偽”通俗的意思就是“可以測量”,進一步說“測量”是所有科學得以實現的最為基礎的前提。例如很早以前,人們認為地球是平的,但透過環海就可以證明地球不是平的,這就是科學思維。
對比一下,如果說地球是一個大青蛙託舉起來的,但這個青蛙凡人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神體,它是存在的,只不過我們檢測不到它,那這就不屬於科學思維,這種觀點有智識的人是不會接受的。也就是說,如果測量不到,那我們就會說它是不存在的。
如果是由於技術原因,導致尚且無法測量,那也需要明確需要測量物件的定義。就拿該題目為例“人體能否千里傳音”,什麼叫“千里”?一千里、兩千裡、還是三千里,“傳音”是多少分貝的音。如果做實驗的話,我們就可以設定一個一千里、兩千裡、三千里的距離梯度,用同樣大小分貝的聲音在每個距離點讓被試接受訊號,例如用我們平時說話正常的聲量60分貝。讓受試者報告他們有沒有接收到聲音資訊。
但是題目裡又加了一個限制是“跟手機一樣”,說明我們還想知道除了聲音以外的其他資訊傳送方式,比如電磁波、心靈感應、電感測等,再排除電感測等有危險性不可用人體做實驗的因素之後,其他的因素也可用聲音的實驗思路進行驗證。
那麼照目前的統計驗證和實驗測量,“超能力”這種概念是不存在的,要獲得這種在統一的確認,是要求檢測物件的標準差達到5個標準差以上,即99.99994%。所以如果測量100個被試物件,有10個人的結果是具備超能力,那我們也會判定為,在這次實驗中是沒有檢測到超能力存在的證據的。
所以,按照這樣的思路來看,現實中,除了眼耳鼻舌身能接觸到外部訊號外,不存在能像手機那樣透過電磁波或其他訊號傳達的資訊。
這種透過精確定義,再嚴格實驗,最後統計的思維,是確保科學能代代相傳,不斷深入的基礎。而對於普通人來說,則是判斷某件事情的可靠性的非常好的思維方式。